祝纓沒有報誰的名字,而是說“一州刺史的任命,我不敢妄言。”這時她就不說刺史得有命到梧州了。到了刺史這一個級別的,就算天上下刀子,也得湊個人過去。朝廷不可能長期放任一州沒有主官。
“沒讓你定,問你看法。”
祝纓道“梧州這個品級它不方便調一些老辣的刺史過來。也就是從別駕、知府之中選。那我認識的真的不多,不好說。只有一條,這人別瞎折騰就行。別處折騰,百姓罵兩句。梧州如果折騰得大了,怕出事。”
王云鶴和施鯤還道她仍然對尚培基的事情耿耿于懷,都輕笑一聲。
施鯤道“也對。”
反正從四品這一級的官員里,也沒什么人能比祝纓更能干了,蕭規曹隨就行。
正事說完了,王云鶴才問“我仿佛聽說你路遇卞行了”
祝纓無奈地撇撇嘴“早上已經有好些人問過我了。遇著了,他目露兇光。我是才是那個驚弓之鳥。”
施鯤有點煩卞行,他是最怕麻煩的一個人,卞行弄這一出,事不大但煩心。這么些年還沒看透么腦子也沒祝纓快,心也沒祝纓狠,就還要撩
王云鶴道“路上小心。”
“是。”
王云鶴道“你直到今年隨從才多了那么兩個。心太大了也不好,不妨分一點心力在自己身上,置產業,招護衛。”
施鯤也讓祝纓注意安全,居住、出行都要有足夠的護衛。
祝纓道“是。以后會小心的。”
祝纓離了政事堂,接著到禮部,然后是吏部等處。六部九卿那里,也就宗正之類的地方她沒去,段琳正在做太仆,她也沒去太仆寺。倒是太常寺,以前段琳在的時候她不沾這兒,現在是冼敬,她去那里小坐了一陣。
大理寺也是重頭戲,一些熟人離開了,剩下的人就給新來的講“小祝大人”。直到她離開皇城,老人還在給新人講當年的好日子。什么過年的年貨都不用自己買了,什么家里人都能跟著沾光之類。說完又罵一陣蘇匡。
祝纓特別與左丞多說了幾句,問他“你還留在這兒如今鄭大人都去禮部了,你要不換個地方活動活動才好升一升。”
左丞果斷地道“不換”
祝纓扼腕“外頭的缺多,各地官員并不是都滿員的。在這兒跟人爭太吃力,到地方上轉一圈,興許機會就來了呢”
“老了,走不動了。就這樣吧。”他還以為祝纓要拉他南下,那這個是不太愿意的。他本來有心將兒子托給祝纓,但是一想到梧州太遠,就又放棄了。
京城傳說,梧州是越來越富了,或許有人愿意去做個刺史,但是縣令以下三千里求財真是要人為財死了。
祝纓道“好吧。保重。”
轉了一圈,又到京中自己熟識的地方再轉一轉,然后通知項大郎,讓他把項漁的行裝收拾好。再派人到四夷館,讓小鬼們也準備行裝。再提前去準備船只,一到吉日就出發。
項大郎早就開始準備了。
以前商人走遠路就比較喜歡跟著官員的隊伍,雖然需要孝敬一些,但是過關卡省稅、路上也安全。現在是自己州的刺史,又一向好說話,項大郎就準備好了采買一些北方的物產,派人跟船押到南方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