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省心、又有利潤。
連祝纓船上的東西,項大郎都給她準備好了。
臨行之前,祝纓還得跟皇帝約一次見面。見完了皇帝這一面,她就能走了。
這一面比之前的都簡單,皇帝不問她什么事情,泛泛地鼓勵她到了梧州之后要繼續好好干。
祝纓也說著官樣的文章,向皇帝表忠心,說自己一定不負圣恩。
面圣畢,就沒有別的什么事了,祝纓回來就宣布“后天咱們就啟程趙振你去將杭勤接過來,明天我們一道為魯公送行。”
趙振與荊生去國子監,又有廣寧王府送了禮物來。廣寧王不大管事,王府里做主的是鄭霖,她派了一個宦官、一個自己的侍女,兩人帶著一些隨從過來。道是王妃有孕正在府里安胎,所以不能親自過來,十分遺憾。
禮物也是周到細致,鄭霖沒有挑選珍奇古玩之類,而是給張仙姑、祝大、花姐,一人準備了一箱子的東西。綢緞藥材新式首飾都有,都是用得上的。
祝纓道“上覆殿下,不勝感激。”又給他們發了紅包,再問幾句鄭霖夫婦身體之類。然后對侍女說“有什么要用的南貨,只管捎信來,我來尋找。不要客氣才好。”
侍女很高興,福了一福“是。”
第二天,祝纓帶著杭勤等人給魯刺史送行。
魯刺史道“明年咱們就見不著啦,后年還不知在何方,每年這個時候都是結交同道中人的時候,不要怕麻煩。”
“是。”
魯刺史看了一眼杭勤,說“你的家里,我會派人知會一聲的。”
杭勤忙道謝。
又有魯刺史的熟人之類來送行,祝纓又看到了唐王府的文學戴瀛,也同他點頭示意。魯刺史人都要走了,見到戴瀛就表現得很親切,說“下次我進京,咱們再敘。”
陳萌也來給魯刺史道別,他曾在魯刺史手下做過知府,后升的刺史。他真的有個丞相爹,魯刺史在他面前也擺不起譜來拿捏,兩人相處倒還和諧。陳萌見著祝纓有點吃驚“三郎”
祝纓笑道“是我。”
魯、陳、祝三人站成了一個三角形,打量彼此,不由一笑。
祝纓送走魯刺史,接著就是自己走。吉日不在休沐日,給她送行的人也不少,鄭熹這樣自己能做主的就親自來送“回去好好保重,大家都等著你回來呢。”
祝纓能干,沒事兒都能挑出事兒來,卞行一直“病”到了現在。想想就挺可樂的。
溫岳來不了,鄭奕來了,拍著祝纓的肩膀說“三郎,你只管放心,京里有我們呢。”
大理寺里的前同事們都不得來,但是陳萌與吳刺史等同鄉卻來了。他們也是在這幾天都要回去的,陳萌道“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嘍”
祝纓道“有緣必能再見,有心就有辦法。”
“那是自然”陳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