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刺史看了祝纓一眼,祝纓點點頭,盧刺史道“不說這個啦咱們離京這么遠,著急也沒用,各司其職才是正理。”
祝纓也表示贊同。盧刺史當面感謝祝纓,說種宿麥的事情上她幫了不少忙。
祝纓道“我有事相托的時候,您也仗義相助。何況又有府里做保,您不必如此客氣的。對了,還有些東西。”
要見盧刺史,她自己也有禮物相贈,鄭侯那里也托人捎了條腰帶給盧刺史。又是一番的禮讓。盧刺史道“本地的燒筍味道鮮美,子璋經過這里幾次,未必嘗到的都是正宗。我帶了廚子來,現在正是春筍往外冒的時候。就在我這里設宴,子璋千萬不要推辭。”
祝纓笑道“有美味我一定不會走的。”
盧刺史的私家廚子本地菜做得比驛站好吃不少,祝纓北上南下跑了幾趟了,這個驛站也經過幾次,都沒有這次的筍子好吃。除了筍,又有火腿、鮮魚等菜色,在這個時節,又有鮮嫩的蔬菜。
賓主盡興,盧刺史夸了一回顧同“年輕辦事卻老到。不瞞你說,我看他一個新人過來,也怕這才到任的年輕人心里揣著熱炭團兒,火太旺把人給燎了。他能沉得住氣,這就不錯。”
顧同道“大人過獎了,下官也是跟著老師身邊勉強學了一鱗半爪。”
盧刺史道“這是學到精華了,你老師教導你很仔細這樣的老師可很難得。有些老師,心也是好的,自己本事就不夠,再心疼學生也沒用。依舊是教不出來。”
祝纓道“您這么一說,我都要臉紅啦”
“哈哈哈哈”
席間氣氛非常的好,祝纓不飲酒,這是盧刺史事先問過顧同的,這讓他非常遺憾。許多本來談不好的事情,一上酒桌就容易談成了,主要是因為喝足了不喝酒的人,很難讓人熱絡。
盧刺史努力拿顧同說事,祝纓也會意,就說盧刺史也幫了她許多的幫,包括會館的事情。說到會館,盧刺史來精神了,道“我看梧州會館有極好的糖霜,他們說是梧州獨有,可是真的”
“糖霜哪里都有,不過梧州確實做得更順手些。您想要”
盧刺史道“我一個人能吃多少梧州的糖價確實令人高興,能多一點就好了。”
祝纓道“正在建新坊,一年比一年多。糖這個東西,它得看甘蔗。”
盧刺史道“我這里還是能種一些的。”
兩人就甘蔗的事情又說了一通,有些是盧刺史之前問過顧同的,有些是顧同也不知道的他已經離開梧州有一陣了,最新的情況他也不太清楚。
祝纓聽盧刺史的意思,也是想治下能多一些平價的砂糖,此外,他也不諱言地直接問“子璋看我這里,合適種甘蔗嗎我這里人口也不少,放心,不與你那里爭利,我先在自己州里販賣。”
都是老油子了,誰都知道一個人只有一張嘴,兜里的錢也有限,買了這個的就買不了那個的。盧刺史的意思,梧州糖的產量還供應不了這么多的地方,他就先在自己的州里也開設糖坊供應本州,不搶外地的市場。一時半會兒也排擠不了梧州的糖。
祝纓卻知道,盧刺史的地方比梧州更北一些,他要往北方販梧州能省去許多的路費,顯然比梧州糖更方便打開銷路。
祝纓道“我是信得過盧公的,但是盧公的后任么”
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后任是什么樣的,盧刺史有點難回答這個問題,只好厚起臉皮來說“也是為了百姓”說著,搓了搓手。百姓吃著了平價的糖,他也是有利的,比如各種稅,比如官辦一個糖坊。這種事是心照不宣的“造福百姓,成就自己”。
祝纓看火候差不多了,順著他的話說“您說的是,本就是為了更多的人能吃得起好東西。梧州的田也要種糧,也不能都種了甘蔗,本來良田就少,產量一時也上不去。又何必霸占著不叫別人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