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也沒有哪一家讓女人在外面主事的除非她是個寡婦。反而是商人家,她出面做些事情更方便些。
以前,身份是全家人擔憂的事情,現在成了她一個人的難題。本來母親就想她早日成家,現在更有說頭了。
種種念頭一閃而過,她低頭將戶籍收好。定了定神,項安看到了祝纓,心思電轉,項安捧著文書后退步,鄭重地拜下“小女全家叩謝大人提攜之恩。”
祝纓道“起來吧。”
項安起身,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將求援的話說出口。等祝纓說一句“將這消息告訴家里吧,再讓你哥哥過來一趟,要盡快。”
“是。”
祝纓看了她一眼,問道“你們以后有什么打算么”
項安心頭一緊,忙說“當年大人幫我們兄妹報了殺父之仇,我們便發誓要一直追隨大人的。我的心意絕不會因為時事的變化而變哪怕家里如今改了戶籍,又或者多了幾個錢。”
項安心里閃過了許多人,朱大娘、大小江娘子、胡師姐、蘇鳴鸞,她馬上接著說“我與二郎到大人身邊的本意并不是為了這一紙文書。項家得有今日,都是大人的提攜,我說出去的話也是做數的。家里有大哥,二哥也成家了,并沒有后顧之憂。”
祝纓問道“要是我調離梧州了呢”
“也是一樣的糖坊本來就是大人賞給我們家的,大哥不在,還有阿漁呢那小子雖然小,再有管事幫著,也能支應的。他的弟弟們也快長大了,都行的。”
祝纓道“總要同家里說一聲的。”
項安道“大人我我不想回家嫁人戶籍也改過來了。要結婚的人就不一樣了。我不想做一個倚門眺望的人。”
祝纓道“你傳訊回去,讓項二過來,咱們聊一聊。”
“是。”
消息傳到項家,家里又是一陣歡喜。項老娘等人一面說要謝祝纓,項大嫂又打點禮物,項二娘子扳著指頭算,是到兒子輩還是到孫子輩就可以開始謀官職了。
在她們的眼里,整個福祿縣的“鄉紳”人家都是很有盼頭的。她們家這十年發跡,錢,不缺,地,買了不少,高低也得算個鄉紳了。又搭上了刺史大人的線,怎么也得有點希望吧
自己這一代做不了官,做個封君封翁的,也行啊
項老娘則拉過了兒子,問道“我也想上州城去,成不成”
項樂問道“怎么不成娘要做什么”
“為娘,”項老娘說,“大人對咱們家有恩,你們兩個說要跟著他,我也是點頭了。娘跟你不一樣,她是個姑娘家年輕時還罷了,現在一年大似一年了,大人不得有個說法”
項樂嚇了一大跳“您要什么說法大人是個正人君子,您怎么能將大人也拿出來說嘴”
項老娘道“我可什么都沒說等我走了,你和你哥哥兩個都自己有家了,她一個老姑娘鍋冷灶冷的,那可不成她只要有個歸宿,報恩,咱接著報,不耽誤”
項樂道“那是咱們家的事,不該將大人也扯進來。大人仁善,不是為了叫人隨便編排的。”
項老娘道“我就在家好好,不說。那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