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陽王也不坐著受禮,他還了半禮。
太子對祝纓印象不錯,祝纓要借舊邸他也沒有生氣,他有一點心思上次祝纓是不是特別提醒于我
他主動跟皇帝要人之后,皇帝表面上是罵,實際上對他松了不少,詹事府也給了,朝也讓他上了。兒子婚事訂了,侄子也安排了。他與鄭熹關系不錯,由此他又生出許多的聯想來。
其實祝纓并不知道他與鄭熹背后的交易,她此來也不純是為了竇尚書,更多的是為了她自己。她既不知鄭熹與太子之事,就要留個后手。
所以,她來了。
兩人先客套地說正事,祝纓道“殿恤,北地賑災花了不少,我們也不好為外番花錢緊著了百姓。與戶部爭倒也能爭一下,竇尚書不是不通情理之人,他如果痛快答應了,外面的人看到了,頭一個要說鴻臚寺的不是了。殿下此舉既是愛民,也是免了臣得受人譏謗。”
太子也點頭同意了,還說“北地蒙災,不好奢侈太過。另建館舍也是浪費,舊邸能用就好。便是我兒的婚事花費多了,我心中也是過意不去的。將來還有承義府的那一場,都是要花錢的”
竇尚書與皇帝爭執的婚事,當事人是駱家與東宮,一位朝廷大臣當面說你花錢太多了,太子心里不舒服,也知道對自己的名聲不太好。魯王還在一旁看著呢這貨打先太子時就不是個好人
太子不免要在另一位大臣面前表白一下自己。
祝纓道“殿下真是太小心了。東宮已修葺完了,到時候把新婦往宮里一娶,一應都有定例,哪里就花費這么多了”
太子一時沒反應過來,歧陽王先問道“少卿是說”
祝纓微笑道“我可什么都沒說。”
歧陽王微低一下頭,又站起來對祝纓一揖“請教少卿。”
太子看看兒子,再看看祝纓,也回過味兒來了,客氣地道“他小孩子家,別看快要娶新婦了,仍是需要人指點的。”
祝纓忙站了起來,道“不敢。”
她裝成沒聽明白太子說什么,而是對歧陽王說“是臣糊涂了,忘了仙凡有別。百姓人家是不分家的,數代同堂,就算是曾孫娶了媳婦還是與長輩住在一起、承歡膝下的,并不析前別居。一時記岔了,忘了殿下不像承義郡王那樣,是自幼養在宮中的。又知公主之女年紀還小,以為陛下要親自撫育。殿下與她是夫妻,我還以為陛下要將賢伉儷都帶在身邊親自教導治國之道呢。罪過,罪過。”
歧陽王深深一揖“多謝。”
祝纓趕緊把他扶了起來“不敢。”
太子卻問了一個問題“公主們怕是不這么想吧你是為七郎來說的,還是為駙馬來說的”
祝纓誠懇地道“是為殿下說的,也是為天下說的,還是為臣自己。既是為了天下,他們二位自然也在其中,但今上爭執的事情對他二位影響都不大。可朝上要是每回都這樣爭吵,臣等就手足無措了。天下臣工凡有公心者皆不樂見再起波瀾。政事堂二位相公,每每憂心,今日竇尚書也是一片赤誠,大家都不是針對陛下,更不是針對殿下。”
父子二人對望一眼,由歧陽王再發問“要是公主有異議,如何是好”
祝纓問道“那陛下會不會同意呢”
太子道“還是要好好解釋一下,子璋與駙馬同在鴻臚,能否為我解憂”
祝纓深深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