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打開一個匣子,里面是一些地契、房契,這是她的嫁妝,卞行在刺史府的財產被封了,她是不指望能拿回來了。京城卞家的財產聽起來像是也花了不少,要過緊日子了。不過她也不怕,她還有奩田,還有陪嫁。
至于婆家對自己遷怒,也只有盡力應付了。熬到兒子長大了,陳年舊事過去了,兒子能夠出仕,她就熬出頭了。得給兒子留點兒私產,不能都投到府里了。
段氏想完了,晚上又去陪老夫人吃飯。
老夫人道“你做新婦時,且不必伺候我用飯,現在又有了個孩子,你不管他,又到我這兒來做甚等他們爺兒倆回家,看到咱們沒照料好孩子,怎么向他們交代”
小兒媳婦聽了,噗哧一聲,沒忍住。大嫂在這個家里,以前可是個鳳凰。小輩兒的禮數她也只是面兒上的,別人立規矩的時候,她能坐著陪公婆說話。
可真是有意思哩。
段氏搖搖欲墜,仍是道“孩子剛才已經睡了,且有保姆,我身為子媳,該侍奉您的。”
站了半天,才得回自己房里。房里,孩子醒了,正與保姆嬉鬧。侍女拿了飯來,段氏搖了搖頭“不了。不餓。”
她早早地躺下,卻總也睡不著,一大早又起來向婆母問安。
老夫人道“這些虛禮就免了,咱們以前也沒講究過這個。你不要去關家么”
段氏道“是。”
她本是打算先送拜貼給姑母的,現在只得親自動身,去到姑母家里去。姑母處境應該比她更好一些,她的表兄弟都成年了,表兄也出仕了。
到了關府,段氏的姑母聽說她來了,忙命請入。
姑姪相見,抱頭痛哭。段氏向姑母打聽,姑母切齒道“咱們家這運氣上就是差了一點兒,就差了那么一點兒呀”
然后慢慢說了她知道的情況,朝廷對外公布的內容都差不多。姑母道“只好草草收葬,總算留了個全尸。也不得扶靈還鄉,廟里也不給寄放逆臣,只好在城外先找了個地方葬了。等到日后,再遷葬。”
段氏道“我想去拜祭。”
“好。擇個日子,咱們一道去。”
段氏又向姑母打聽自家公公和丈夫,問姑母知道不知道這樣進了御史臺,會有什么后果。姑母吃驚地道“什么他們也”
段氏滴淚道“是。姑母”
姑母魂不守舍,道“哦哦我也不知道,等你姑父和表兄回來,我再問他們吧。你是有婆家的人了,快些回去,別叫你婆婆挑了理。哎,娘家一旦落魄了,婆家的奴才看你的眼神兒都要變的。去吧。”
段氏拜別姑母,回到府中先去上房回婆母的話,遠遠就聽到了幼童的聲音,越聽越耳熟。進了房里一看,兒子正被保姆抱著,在老夫人面前呢。
段氏說“見了姑母,姑父與表兄都還未曾回來,姑母言道,等他們回來請他們打聽消息。我估摸著,最快也要后天才有回音。”
老夫人急道“這么慢”
段氏道“御史臺的事兒,不好打聽。”然后對兒子笑笑,就要帶兒子回房,說是吃奶的時候到了。
老夫人道“你這兩年也辛苦了,這些日子家里的事兒還要你去奔波。這孩子就放在我這里,我替你養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