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晟也身負了一項責任宣旨。
因祝纓身上兼著使職,又多又麻煩,朝廷便給她了一個統一的稱號節度使。
許其臨時設立幕府。
即有了短暫的開府之權,召集一定的人手,戰爭結束后幕府解散。
權利太大,又遠離京城,這個旨意的傳達就不能隨便派個人就算完了。皇帝左看右看,點了個駱晟。
又因冷侯以為,北地用兵,他須與“友軍”協調,這樣彼此之間才好有個照應。更因“分兵”是要從大營里分出一部分出去,冷侯是必得去見祝纓,從她手里分出一部分的兵馬。
冷侯挾著駱晟到了大營。
祝纓先送了鄭侯回京,鄭侯千叮萬囑,將手上一些將校移給祝纓,才說“老了,不得不回。然不能盡殲胡騎,是我心中一大憾事。”
祝纓沒有一口答應,只說“以君侯的謀略滌蕩宇內,也是好的。”
唐善跟著鄭侯走了,只余金良擔心地與祝纓一同留在北地。
接到冷侯與駱晟一同到來。
冷侯領兵自不必說,駱晟的到來就有些讓人不解了。
如果派使者監督邊將,不必非得用駱晟,如果不在意邊患,就更不用駱晟了。可是駱晟偏偏被派了來。
駱晟有些無措。
北上之前,皇帝告訴他,是因為信任他才派他領了這個差使。因為駱晟做過鴻臚,設若與胡人有交涉,前鴻臚寺卿是非常合適的。
駱晟只得硬著頭皮,與冷侯到了祝纓的軍中。
他們二人于途中遇到了鄭侯,兩個交談,勉強算是知道了前線的戰況鄭侯給胡人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但是胡人也沒有示弱,還得接著磨。
駱晟看著鄭侯說兩句就一翻白眼累倒的樣子,也沒辦法繼續追問,只得帶著一肚皮的奇怪訊息趕到了大營。
看到祝纓親自到大營外面迎接,并不因增加了權柄驕人,駱晟放下心來。
他不大會應付這樣的場景,北地的驕兵悍將與京師的風雅勛貴是完全不同的。他還是祭出了自己的絕招沉默,努力記下雙方的言論。
冷侯說“分兵本非明智之舉,好在鄭侯在時已然定這下了分兵的策略。”
祝纓道“既然朝廷有令,我自當遵循。君侯的糧草,一粒也不會少的。”
冷侯看著蘇喆等人不太高興的樣子,又看駱晟一副不很擔心的樣子,心中一嘆,這位駙馬,還不如冷云呢
冷侯滿口答應“那便好,那便好,補給由你來管,我是放心的。”
祝纓詢問冷侯糧草要與誰對接,冷侯笑道“我那里,還是你安排。我帶多少兵走,咱們商量著辦。”
祝纓道“我不大懂這些,還是您看著安排吧。”
兩人一番謙讓,冷侯拿出一張單子。從單子上看,冷侯只從軍中分兵,不領民政,看起來竟比祝纓手中權柄要小一點。
這安排有些尷尬。其實,讓冷侯代替鄭侯,祝纓還領舊職不管軍務是最好的。
駱晟只說二位辛苦。
祝纓與冷侯對望一眼,都知道這位駙馬是指望不上的。祝纓回味了一下旨意,并沒有給駱晟安排一個“監軍”“統帥”的職務,只是讓駱晟暫留軍前。
這位駙馬卻是個對軍事一竅不通的人
祝纓與冷侯很快商量出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