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二人說話也省了許多的客套,祝纓問“北地怎么樣”
“您要再晚幾個月調我來就好了,我那兒莊稼還沒收,心里怪掛念的。”
祝纓道“會掛念莊稼,算是個合格的親民官啦。阿煉可還好”
“不錯,”顧同說,“那小子有些像趙蘇,一開始那小心思,嘖后來眼界開了,也就好了。”
祝纓又問了沿途,以及一些調到北地的南士的情。
顧同道“我正要向老師稟報。大多不錯,也有幾個不太好,是該整治整治了。也就是我,在下面的日子長,要是那些沒見過下面行事的,興許就會被瞞過去了。”
祝纓道“已經發現啦才有一個找上門來的,江安的案子,知道嗎”
“邸報上隱約看到了,這與咱們有關嗎”
祝纓道“蔡義真是南方人,托一卓玨找了過來。”
“這個卓玨”
祝纓道“且慢生氣,他是南人,你也是南人,同鄉互相照顧是情份。但是不能只看一個籍貫就不問其他,召你回來,調卓玨出京,也是因為這個。他得練練眼力,你呢,也該見識一下同鄉。”
“是。”
祝纓又慢慢將顧同的那部分安排告訴他,顧同道“我明白的自老師到了福祿縣開始,就不是養廢物,是培養我們這些蠻子成材這才是正途南人,也該爭氣才是。”
“明天見了卓玨,也不要掛在臉上。他還有小半月才出京”
“我到新衙門,也會有幾天假安頓,我與他游一游京城、見一見同鄉。”顧同會意。
“好。”祝纓又推出一串鑰匙,顧同也大方地接了。
當天晚上,顧同先借宿祝府,次日搬家、安頓。
第三日,祝纓在府中設宴,請的都是南方人,給顧同接風。
卓玨也收到了請柬,見是顧同來了,先備了禮物,到舊宅去拜見“恩師”。他是顧同引薦的人,顧同才是祝纓正式收的學生。
晚上,兩人才一同去祝府赴宴。
祝府照例沒有歌舞,場面卻是異常的熱鬧所有在京的南方官員都收到了邀請,顧同進門先拜恩師,祝纓讓趙蘇和蘇喆把他扶起來,然后顧同就一直站在祝纓身邊了,腰挺得筆直,仿佛一桿標槍
時光仿佛又回到了福祿縣。
來客中也有認識顧同的,大部分不太認識他,祝纓鄭重地向他們介紹了顧同,又指手邊一個位子讓他坐,顧同才坐了過去。位置是在卓玨等人之上的。
趙蘇對顧同道“你來了,阿玨又要走了,自你薦他入京,你們也有好些年沒見了吧”
顧同道“你忘了我們在背地才見過的呢”
其他人也跟著附和。
他們一邊敘舊,一邊說笑,說的都是方言。他們也有不同州的,也有不同縣的,方言其實并不相同,但是比起官話,彼此又都更熟悉一些。
酒過三巡,門上突然來報“大人,陳丞相與一位貴人來了。”
“誒”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