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張真人講道那般,天地異象呈現,法則凝聚,靈氣入體,卻也是給了貧道一個悟道的機緣...”
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師,道觀中的人雖只是普通人,卻也因為特殊環境,特殊機緣,讓云孟子本來修道的一處迷點,得到了釋懷。
“唉...”
云孟子正要仔細,再次聆聽道觀之中的誦經聲音,這個時候道觀中傳來一聲嘆息:“同樣是《道德經》,貧道誦讀千百遍,依舊沒有任何的感悟。而湖心島張道然,僅僅一次講道,就讓貧道感悟良多,如臨仙境...”
聲音中充滿了彷徨與不安:“難道,修道與修道之間,會有這么大的區別?他人仙途之中暢游,而貧道,只能在紅塵尋路?”
“道本機緣,得到就是有緣,得不到就是無緣。修道靠的是一個頓悟,參悟的是天地自然。天運道友,何必妄自菲薄,嘆息自己的道?”
云孟子站在了道觀門前,看向道觀。道觀中有一張石桌,石桌旁做了幾個年輕道士。其中一個年不過花甲的老道,頭發烏黑,臉色紅潤。只是眼眸之中帶著一絲迷茫。
云孟子的突然出現,道觀中的修道者微微一愣。天運子卻是滿臉笑容的走了過來:“云孟子道友,你這是湖心島聽道之后,沒有回嶗山,外出游歷么?”
云孟子笑著搖了搖頭,與天運子坐在石桌旁,陸林觀的弟子奉上香茶,侍立旁邊。對于這個來訪者,也很是感興趣。
天運子打量著云孟子,看他并沒有風塵之色,似乎很是悠閑,精神飽滿,也沒有趕路的疲憊。而且,現在的云孟子,與之前的云孟子相比,年輕了好像三十歲。如果不是相交多年,天運子也認不出來,這個面貌仿佛三十年前的好友。歲月,并沒有在他的身上留下痕跡,而且與之前在湖心島相遇,容貌大變。有些好奇,也有些不解:“湖心島距離這里足足三千里,道友年歲可比貧道還要大十幾歲,這一路可算是辛苦了。道友這容貌...做了美容?”
“不苦,不苦...”
云孟子苦笑一聲,他本就是男兒身,又是修道者,還需要美容嗎?
“貧道從未踏足紅塵,這一路走來,都是深山野林之中,專挑那些山勢險峻之路,避開了世俗居民。在湖心島聽道之后,貧道先是回轉了玄陽觀,在玄陽觀小住幾天,交代了一些事情,這一路悠閑而來,小有收獲...”
說到這里,云孟子滿臉笑容。
自從入道之后,他頗有一種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感覺,這種感覺很是奇妙,讓他看待這個世界,與之前的自己,看待這個世界,有著完全的不同。
“道友千里迢迢而來,應該乏了,先休息一下,咱們再來論道...”
天運子心中疑惑萬千,此時云孟子一直趕路。相交數十年,他知道這位老友,身體并不是特別的康健。上了年歲之后,更是多有病災。
剛要吩咐弟子收拾房間,讓云孟子略作休息。再去做些可口飯食,填飽了肚皮。
云孟子沒有阻止這一切,等到云孟子吩咐完畢,云孟子笑道:“貧道或許今天就走,或許在這里小住幾日。”
天運子皺了皺眉,云孟子繼續說道:“貧道這一次前來,可以說繞了一大圈路。修道路上,貧道好友不多,道友卻是一個。而貧道,在湖心島聽道,得到了一份機緣,特來與道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