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勢力中,更不斷有人潛逃投奔霍瑛。到了這個地步,尉遲大將軍只能明面上維系著與霍氏兄弟的關系。
有軍師獻策,嫁女給霍瑛霍玉駑兄弟,加強霍氏與尉遲氏的聯系。
尉遲大將軍不舍得將自己的女兒嫁出去當犧牲品,暫時擱置了下來。
好在他征戰在外的兒子和侄子強勢崛起,回到尉遲大本營后,尉遲大將軍之子尉遲弘,當眾責罰尉遲一族的紈绔子弟,且將他們從重要位置上踢了下來,換上真正有本事會打仗的將領,又改良了兵將升遷制度,這才將軍心穩定了下來。
尉遲弘私下里對父親道“當初我走之前就勸過您,不要一味地縱容族中子弟,軍營之中須得賞罰分明,提拔有才之士各司其職才是正道。可父親心軟,對親族一味地縱容,造成如今局面,又放跑了霍氏兄弟,我恐將來,霍氏會成為尉遲氏的勁敵。”
尉遲大將軍一臉不豫道“南邊前朝是如何滅亡的不就是對待親族過于嚴苛殘暴,才導致內亂國滅。為父吸取教訓,怎么還成了錯事。”
尉遲弘無奈道“凡事有度,過猶不及。我知道父親感念族人養育之恩,可縱容他們的孩子禍亂軍營,不是報恩反而是害了他們。覆巢之下無完卵,若尉遲氏因此潰敗,他們又豈能保全性命”
尉遲毅兄弟幾人父母早亡,得到族人收留養育,尉遲毅才存活下來并漸漸有了如今的勢力。他一向待族中子弟優厚寬容,就算有中飽私囊倒賣軍糧之輩,他也往往輕輕
放過。
尉遲子弟的紈绔在尉遲治下的城池里是出了名的,強搶民女、劫掠百姓諸如此類惡行數不勝數。
就算有告到尉遲毅面前者,尉遲毅也往往只是重重責罵一番便罷。
尉遲弘有心整頓,但父親在上,實難反抗,便帶著堂兄弟幾人領了兵開疆擴土。
此番回來,他決心整頓,不能再縱容下去。
沒過多久,西邊的萬俟氏跟赫連氏斗了起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尉遲弘看準時機,趁此帶軍攻克了皇城。
赫連氏慘勝萬俟氏,剛收復了西邊領土,就丟了皇城。赫連氏回援,久經戰亂兵勞馬疲的赫連氏大敗,尉遲氏乘勝追擊,一路占據了梁國以西。
赫連氏勢力紛紛出逃,在尉遲氏絞殺之下,漸漸消聲滅跡。
尉遲氏帶著擁立的皇帝入主皇城,另兩個皇帝一個前頭在萬俟與赫連的斗爭中被殺,一個為尉遲氏所殺,自此,梁國的土地上終于只剩了一個皇帝。
尉遲氏征戰之時,霍氏也并未守在原地,一路沿著原有的地盤擴張。
尉遲氏占據了梁國的大部分領土,但偏東偏南的領地全被霍氏占據。
霍氏明面上還是尉遲氏麾下,又因著雙方都想休養生息,暫時未有直接沖突,局勢似乎穩定了下來。
崔宅。
皇城幾度易主,阿忘年方十五。
因著崔氏一族多為文臣,又是漢人中的豪門望族,尉遲氏入主皇城后,崔氏并未受到太大牽連。
賀蘭氏為了維護統治一直提倡漢化,尉遲氏入主皇城后,為了穩定朝局,便只誅赫連不牽連其他,收攏漢人勢力。
按理說崔氏能保全已是萬幸,但中途出了個插曲。
在赫連氏還未倒臺前,赫連氏有個少爺在崔氏做客時撞見崔氏義女,非要鬧著娶她為妻。這事還沒鬧出結果,尉遲氏就攻入了皇城。
赫連少爺自是逃命,但他自個兒逃不夠,還擄走了崔氏義女。
崔家大公子領著部曲追了出去,今日方歸。
崔府外,崔嘉賢勒停馬,跨下馬匹,走到馬車旁道“阿忘,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