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攻克了隆邱城,一路向皇城方向進發。
尉遲弘一邊急令沿路城池抵擋,一邊帶軍救援。
雙方有勝有負,在海虎城僵持了下來。
霍氏出征打著清君側的名號,號稱朝中奸臣寇新悍,預征百姓五年賦稅,收受賄賂賣官鬻爵、縱容親族劫掠百姓,甚至挾持陛下為非作歹。
寇新悍是尉遲丞相的勢力,霍氏兄弟看似討伐的是奸臣,實則劍指尉遲家。
寇新悍在民間深受百姓仇恨,而尉遲一族的勢力中,在各州欺壓百姓倚勢虐民者不勝凡舉。尉遲弘雖有心整改,但尉遲家剛拿下梁國不久,還需倚仗各方勢力,難以立即整肅,只能以暫時的縱容換取支持。
尉遲弘本想先休養生息,將霍氏滅了之后再整肅,誰知霍氏兄弟竟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勢攻來。
沿途甚至有官員獻城投降。
時值六月,暴雨連連,海虎城附近的泗河河水暴漲。霍玉駑命人修建堤壩,引水淹了海虎城。
尉遲弘被圍困海虎城。救援的尉遲邈由于海虎城附近都被泗水淹沒,寸步難行,難以帶兵救援。
他決定造船沿泗河繞到霍氏后方,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然而行至半路,便與霍氏軍隊相遇。雙方拼殺不下,尉遲邈下令撤離。
坐鎮后方的尉遲毅得知消息后,派遣使者請和,霍氏兄弟婉拒。
有謀士獻策圍魏救趙,霍氏全軍出擊,則后方空虛,派軍直搗老巢逼其退兵。
然而霍氏早有安排,后方廣筑營壘囤積糧草,尉遲氏久攻不下。
尉遲毅只有尉遲弘一個兒子,心急如焚,想要親自帶兵救援,被謀士勸了下來。
“如今龍驤將軍被困,若皇城也亂,則軍心四散,大勢去也。丞相宜坐鎮皇城,壓制奸詭。既然霍氏兄弟以寇新悍為出師之名,那便將寇氏斬殺,人頭送往霍氏處,令其師出無名。”謀士道,“另,請陛下大封霍氏,下嫁公主,如今宜和不宜戰。”
“況且霍氏征戰已有半年,兵疲馬勞,如此僵持下去,虎視眈眈的南楚若趁此出兵,對雙方皆無好處。”
果不其然,在霍氏與尉遲氏繼續僵持的這段時間,南楚派遣兵將北伐。尉遲氏與霍氏一邊僵持,一邊還得抵擋南楚的進攻。
霍玉駑想要生擒尉遲弘為質,但尉遲弘持續抵抗,寧死不降。
海虎城內,糧草漸漸耗盡,軍隊斬殺軍馬,馬肉混著人肉食用,且泗水廣淹街巷,漸漸瘟疫橫行,民眾死了十之。
尉遲毅聽從了謀士的建議,請旨封霍瑛為王,開府儀同三司,下嫁公主;封霍玉駑為大都督,兼管霍氏攻占下的各州諸軍事。另,各有金銀萬兩綾羅綢緞的封賞。
謀士又道“如此助長霍氏氣焰,雖暫解龍驤將軍之困,卻恐埋下禍患。不如將崔氏義女一同送去,以美人計離間霍氏兄弟,若能使其分裂,則尉遲氏分而克之。若不能,也不過舍掉一個令將軍、渺之不合的美人。”
“如此佳人,殺之可惜,留之則成為兄弟鬩墻的禍患,不如送往霍氏處,若有奇效則驚喜,若無也不必可惜。”謀士道,“霍氏兄弟兄友弟恭,然而其麾下勢力卻隱隱不合。一山難容二虎,此次霍玉駑帶兵進攻,未必沒有以外敵緩內憂的心思。”
“霍瑛此時已率軍離開,南下抵擋南楚。海虎城外,唯有霍玉駑仍在僵持。”謀士道,“他能僵持,龍驤將軍卻不能,望丞相早作決斷。”
崔氏義女雖送入了宮中,但與皇帝大婚之事由于霍氏的進攻一直推延了下來。
尉遲毅心中猶疑片刻,便做下了決斷。海虎城再拖下去,恐弘兒性命難保。若失去唯一的兒子,他就算打下天下又如何,無人繼承
。
最后除了封王封大都督的各種封賞,皇室下嫁兩位公主,且一眾美人陪嫁。其中不乏尉遲氏的細作。
南方戰事緊急,霍玉駑也覺再僵持下去沒有意義,便收了寇氏頭顱,領了圣旨受了封賞退兵。
這一次出征,打下的城池俱為霍氏所有。霍玉駑按功提拔諸將領,并將得到的黃金綢緞分了下去。
至于嫁公主的隊伍還未出發,尉遲氏與霍氏忙于平定南楚的進攻。霍玉駑這邊退了兵,尉遲弘也未能休養生息,帶著尉遲邈趕到南方救援邊界城池。
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