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手示意,卻是房玄齡親自捧來了一卷白麻紙,姿態還極為恭敬。魏征大為詫異,趕緊雙手接過這張白麻紙,而后小心展開,卻見抬頭清雋飄逸,赫然竟是皇帝御筆
十思疏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
魏征逐一讀下,心中卻不覺漸漸納悶這篇奏疏鞭辟入里、高屋建瓴,辭工文暢,的確是一等一的好文章。只是只是
只是怎么會有這么強的即視感呢
魏征逐行看過,展開白麻紙最后一節時,卻不由一愣這篇奏疏竟然斷在了中間,再無下文。
他抬頭看去,卻見皇帝微微而笑“魏卿,這篇文章如何”
魏征猶豫片刻,俯首復命“的確是頂尖的文章,不過”
他躊躇遲疑,縱使才思敏捷,也實在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那古怪的感受。
皇帝凝視自己的大臣,嘴角卻不覺露出了難以抑制的笑意天幕在介紹貞觀朝諸位名臣時,曾貼心奉上了他們的諫言與方略,而這篇諫太宗十思疏,正是魏征魏玄成的傳世名篇,不朽之作
當然,由于篇幅所限,天幕并未將十思疏展現完成,所以就得讓三十七歲的魏征參詳斟酌,一臉茫然的欣賞自己十年之后的手筆了
房玄齡畢竟是忠厚人,不像二十九歲的青年皇帝那般促狹。但皇帝的至親長孫無忌就要損得多了。長孫大人微笑開口
“魏大夫為何遲疑不語”
魏征拱一拱手,尚未接話,卻聽長孫大人慢悠悠又來了一句
“魏大夫是否覺得,這奏疏真是熟悉之極,仿佛字字句句都是從自己喉嚨里說出的,所思所想都與自己毫無差別,親切熨帖得不得了”
魏征倒吸一口涼氣,不覺瞳孔地震
你是怎么知道的
貞觀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皇帝下令將諫議大夫魏征調入新設之“研究室”中,與長孫無忌、房玄齡等共事,以備咨詢。
東宮舊臣居然能蒙受新君如此信任,當真是意料不到的寵遇。一時間魏征的宅邸門庭若市,親朋故舊紛紛登門道賀,在奉承恭喜之余,還旁敲側擊探聽魏大人巧獲恩遇的緣由。
但魏征歸宅之后,數日來卻閉門不出,只派親近的子侄款待來客;唯有幾位知己朋友被邀入后院,稍作寒暄。這些朋友自然也沒有打聽出什么所以然,但離開后時大為詫異魏大人一切如舊,只是一部胡須稀疏了不少,左臉處還有老大一塊烏青。
難道是后院的葡萄架倒了不成
這謎題始終不得其解。還是日后太極宮侍衛們聚飲,才在酒后透露出了一丁半點。鎮守禁中的侍衛醉醺醺向同僚吹噓,說自己曾看見魏大人被皇帝召見后步行出宮,一路上神色呆滯兩眼發直,一邊念叨著什么“天命”、“大一統”、“十思疏”一邊撕扯胡須,甚至還在兩儀殿的門口處摔了個四腳朝天,半日翻身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