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魏征畢竟是魏征,即使被皇帝所展示的什么“天幕”、“天音”、“天意”震驚得一時反應不能,魏大人依舊是敏銳把握到了天音紛繁數萬字中的精華。他閉門在家十余日,不但耗費精力補全了那一篇十年后的十思疏,還與到訪的孔穎達孔學士議論數次,彼此達成了共識。
在魏征看來,雖然漢儒學說已經破敗,難以支持;但“五德終始”、“天命降世”等理念傳世已久,影響極深,一時難以清理。而漢儒搞的那些祥瑞讖緯、鬼神災異,卻早被王充、桓譚等先賢高士質疑批駁,至今已是搖搖欲墜。所謂避強就弱,正該迎頭痛擊,先將這些迷信玩意兒統統掃除再說。
以此為綱領,魏征花費數日寫就了一篇諫章,請求皇帝罷除祥瑞災異的邪說,并禁絕一切讖緯妖言及鬼神之說。這篇諫章沿襲了十思疏的風格,鞭辟入里又清新深刻,皇帝再三品讀,贊賞喜悅之余,又忍不住向身邊的親近臣子感嘆
“這篇諫章太過犀利,怕是朝上必將有大風波了”
至尊的預感毫無差錯,諫章下發到政事堂供大臣們閱覽之后,立刻便掀起了軒然大波所謂的祥瑞妖異的確是陳舊腐朽即將沒落了,但破船也有三根釘,朝中信奉讖緯祥瑞鬼神之說的可不在少數聽到什么“邪說”、“妄見”,焉得不怒更何況魏大夫的言辭也太過激烈,居然在諫章中公然聲稱董仲舒等漢儒的讖緯祥瑞只是“朋比附會”、“差之千里”、“混雜無分”,那簡直是指著諸位士大夫的鼻子在罵祖師爺了
正因如此,朝堂之上立刻便起了同仇敵愾的憤慨。在信奉漢儒讖緯說的諸位學士看來,魏征這東宮小臣只不過是僥幸得了皇帝的一點寵遇,怎么就敢胡作妄為,公然踩到自己頭上若不迎頭痛擊,豈不令人小覷
于是,醞釀數日之后,以宰相蕭瑀為首,十數位學士、御史等一齊上書,彈劾諫議大夫魏征妄議前賢,言語不敬,請求將此人重重治罪。皇帝接到彈劾不置可否,只是讓魏征與諸位大臣對質。
相較于氣勢洶洶、人多勢眾的讖緯一派,魏征魏大夫就要淡定得多了。他早就與孔穎達反復議論,仔細參詳過天書上的種種內容,而今縱被圍攻,卻也絲毫不懼。
當先發難的自然是幾位博聞廣知的大學士,引經據典各論長短,力證魏征的諫言非圣枉法的狂論。但魏征早有準備,輕輕數語便撥開這千斤之力,而后反守為攻,拋出“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天道無親,唯德是輔”等論調,既高屋建瓴,又嚴絲合縫,喻攻于守,渾無破綻。
諸位學士都是經術典章的高手,剛一交手便知不妙,硬著頭皮擋了幾招,卻被魏征的嚴密邏輯殺得節節敗退,招架不能魏大夫十幾日來與孔學士推敲斟酌,又充分吸取了天書所的后世理念,拿出的理論當然不是尋常可以駁倒的。
眼見敗相顯露,諸位學士面面相覷,終于咬牙扔出了大招“歷朝歷代都有祥瑞讖緯,以證正統;魏大夫一人之言,就能斷定這沿襲千古的慣例盡為虛誕嗎豈非太過狂妄“
老祖宗都是這么辦的,你還能有老祖宗聰明
這是非常刁鉆的招數,一旦魏征正面回應,便會被諸位學士一路糾纏,開始源源不斷的爭論這祥瑞讖緯的由來,最終無休無止,淪為笑談。但魏征只是輕松一笑,隨意便接下了這招。
“子曰,敬鬼神而遠之。”
他停了一停,又道
“周武王伐紂,卜筮之,曰:大兇。太公推蓍蹈龜而曰:枯骨死草,何知吉兇”
武王伐紂之時,數次占卜都是大兇。姜太公上前一腳踢翻龜殼,說一塊枯骨和幾根死草,知道什么吉兇于是下令出兵,果然大勝。
你們的老祖宗再老,還能有姜太公老你們的老祖宗再懂,還能有姜太公懂
姜太公都能一腳踢翻災異,后人憑什么還要抱著這些枯骨不放
眼見對方猶自憤憤不平,魏大夫微微而笑,使出了最后的絕招
“至于所謂正統者,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統者,所以合天下之一統;得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又何必什么祥瑞”
幾位學士倒抽一口涼氣,臉色倏然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