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被天幕稱許為“漢朝社稷支柱”的汲黯汲公嘛那一張發白的老臉已經拉得老長,活像一頭公驢。
感謝天幕的劇透,汲黯提前數千年體會到了粉絲言行上升正主的痛苦。
畢竟是數十年研讀經術的士人,汲公忍耐再三,終于還是壓制下了火氣,沒有在御前發泄出心中已經回蕩了數百遍的吶喊
滾遠點,他媽的真晦氣
為了這個心念,大宋花費得也真是不少,除了內部賣命造勢之外,還到外邦瘋狂撒幣,以高利誘使他國“朝貢”,用賄賂來收買“藩屬”,各處往來的開銷、饋贈的禮物等,還真是極大的糜費。
但結果呢結果是在西歐的典籍當中,大宋被視為所謂“蠻子國”、“南蠻國”,堂堂中華淪為蠻夷,丟臉丟到塵埃里;不過這還不是最大的侮辱,在部分西域記載中,干脆將此時的中國直接稱為“契丹”沒錯,連中華正統都讓遼國人侵占了去,大宋干脆是無人在意的小癟三。
恥辱么憤恨么但歸根到底又能說什么呢
歷史畢竟是由武神所主宰的,蘇軾也罷,歐陽修也罷,“五千年文華之肇極”也罷,縱有一千篇一萬篇錦繡文章,都不如衛青霍去病在漠北打一個小小的勝仗。
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刀劍所取不到的東西,用筆墨也絕不可能得到。意識終究是要屈服于現實的,而現實往往是由最為殘酷的暴力所締造,縱使如椽巨筆亦不能粉飾。而反過來反過來,刀劍卻有時比毛筆更有說服力,更能在人的頭腦中留下印記,無論是生理的,還是心理的。
便如所謂的“人心在漢”,既誕生自漢書、史記,亦誕生自燕然石刻、狼居胥山。
在這里,我們甚至都不必舉出三國以來武侯、姜維等匡扶大漢的努力,也不必談及自南北朝至唐,持續數百年“劉氏得天下”的金刀之讖,而只需舉一個小小的案例季漢滅亡后四十年,劉淵于并州稱帝,建國號為漢,并發布檄文,昭告他仰承大漢圣德的心意。
檄文中文辭華美,追述大漢歷代皇帝功德,所謂“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過唐日。是我祖宗道邁三王,功高五帝。。”
這樣的情誼殷殷,忠貞不渝,想必兩漢二十四代先帝泉下有知,亦當感動。只是時殊世異,不知又是哪位漢室宗親心懷舊國,三興大漢呢
喔,這位劉淵倒不是漢室宗親。具體來講,他祖上應該是匈奴人。
沒錯,就是被世宗孝武皇帝攘的那個“夷”。
汲黯正在低頭啜飲熱水,聽到最后一句,忽的一個前仰,將石慶噴了滿身透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