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漢儒畢竟不同于宋儒。被如此當廷呵斥之后,諸生也不屑于回家寫小作文編排野史爛梗,而是毫不猶豫仗劍劍而起,立刻就要與汲公見個生死高低。但中大夫尚未開口,一直肅立于他身后的霍去病便立時揚眉拔劍,擋在了汲公之前。
仗劍的士人看了這小孩一眼,隱約記起他是衛將軍的外甥,貴幸無比的外戚,于是冷哼一聲,回劍入鞘。
當然,退后歸退后,面子上還要繃住。士人縱聲長笑,尖刻發問
“汲公也要與外戚佞幸為伍了么汲公口口聲聲嘲笑我等的學問空談無用,清議誤國,這便是汲公所謂有用的學問么”
中大夫的眉毛微微一挑,越過了霍去病的頭頂,看向了桀驁不馴的士人。
“問得好。”他淡淡道“有用無用,也不是空口白牙便能論斷的。也罷,老夫便向諸位做個擔保。只要朝廷開拓西域有成,那么對匈奴的戰爭便可在十年以內了結,從此民不加賦,商賈輻輳,天下將享用莫大的利益”
此語一出,廷中諸生登時嘩然一片匈奴與大漢彼此對峙七十余年,早已是朝廷日夜不敢稍忘的肘腋大患;這樣根深蒂固的腹心之疾,長久對峙的強悍敵手,怎么可能在十年間驅逐干凈這樣的匪夷所思的大話,就連極力鼓吹漢匈決戰的張湯、公孫弘等佞幸都不敢出口
荒謬,荒謬,荒謬絕倫
大概是實在太過驚異,士人居然口吃難言
“汲公莫非在說笑”
中大夫面無表情,徑直打斷了他“若十年后匈奴仍舊肆虐,天下仍舊不得安靜,老夫從此歸于林下,終身不出一言,子孫后代也再不出仕,以此稍補妄言之過。”
賢良文學
廷中瞬間一片寂靜,嘩然聲消失不見,只留下數十雙瞪得溜圓的眼睛。與中大夫正面駁斥的士人目瞪口呆,再也作聲不得。
原因無他,這所謂的“子孫不仕”、“不復一言”,簡直等同于公開掀桌自爆,押上了家族千秋萬代的聲譽與前景,再無回轉的可能。這樣的瘋狂、極端、不留余地,頃刻間把賢良文學整不會了。
不過辯論而已,至于么
在一片寂靜之中,持劍的小霍亦向前一步,聲音清朗
“小子也愿意與汲公一起作保。”少年道“若十年內還未能殄滅匈奴,小子便上繳陛下所賜的一切官職爵位,從此在邊關做一看守烽火的小兵,非死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