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隨手拋下絹帛,冷冷開口
“這還是得要墨家的人來參詳參詳。”
中大夫微微皺眉。墨家精擅百工術數,自然是解決此事最好的人選。但漢興以來,墨家漸漸隱匿于游俠之中,而今還能在哪里找到墨門的高士
“這恐怕不是片刻間就能招致的”
“不必擔心。”劉爽淡淡道“有這么一本帛書在,墨家諸生中總有讀術數讀入魔了的人,肯定要忍不住鉆出來。”
皇帝千辛萬苦,支付如此高昂的價格而求取到天幕的帛書,當然不僅僅是為了讓劉爽與墨家領略數學的魅力。元朔元年的十二月,與中大夫密談后不過數日,皇帝便在上林苑內召見了遠征歸來修養已有多日的大將軍衛青,及近來顯貴非常的御史大夫公孫弘。
這兩位都是隨侍的重臣,皇帝寒暄數句之后,便命宮人送來了兩筒竹簡
“前幾日有人上書言事,詞句中似乎頗有可采。朕命侍中抄錄了兩份,想與諸卿議論議論。”
大將軍與御史大夫一齊謝恩,小心打開了竹簡
駁董生疏
自董仲舒開宗立派以來,普天下駁斥非議他的文章不在少數,朝廷日日都能收到奏報。但今日皇帝令自己讀誦此文,不知有何用意
兩人不敢妄自揣測,仔細讀了下去。
奏疏的開頭頗為老套,無非是引經據典批判董仲舒將天道人格化的觀點,引用周公召公所謂“天道無親”、“天不可信”的論調,攻擊天人感應說的根基。除辭章華美以外,并無異樣
但行文至中途,奏疏的筆鋒卻驟然一轉,開始議論起了真正的“天理”、“天道”。什么是天道無所不覆無所不載,皎皎如月映照萬物,才是天理本來的面目
正所謂內行見門道,衛青還只是隱約有所領悟,跪坐在身側的公孫弘卻已經是雙手微顫,乃至于額頭都隱隱滲出汗珠了公孫大夫素來有處事不驚的鎮定,而今竟失態成這般模樣,可見內心的激流有多么猛烈。
御史大夫強作鎮靜,以衣袖遮掩雙手,繼續讀了下去。
闡述天理的明月論,建構起完整而恢弘的世界觀后,奏疏立刻引入禮記中格物致知的方法論,而后便一個一個的扔出驚天巨雷
“百姓日用即道”,“人皆可以為堯舜”,“以實用實學而求道”、“格萬物之理”
這些理論中的任何一個,都是兩千年來最頂尖的智慧所鍛造打磨而成,如此不計代價不顧一切的盡數拋灑而出,真是砸得公孫大夫頭暈目眩張口結舌,大有思維信息過載的痛楚。他匍匐在地連連喘氣,瞪著竹簡上細密繁瑣的小字,只覺得腦子都是木的。
公孫大夫諂媚歸諂媚,眼光卻還是超一流的。正因為是超一流的眼光,才一眼看出這奏疏抒發的是何等石破天驚的觀點、高妙絕倫的體系。如明月論,如“日用即道”、“實用實學”之類的論調如珍似寶,尋常人僅僅提出一個,便已是黃鐘大呂、當頭棒喝,足以警醒當世留名史冊,升華為天下數一數二的名人高士。但現在現在這些觀點卻像不要錢一樣揮灑噴涌,真讓人有一種被稀世珍奇掩埋壅塞的茫然錯覺。
提出一個好理論是名士,提出兩個好理論是賢哲,源源不斷撒出這么多絕妙的觀點,此人是想做圣人么
公孫弘就是公孫弘,在倉皇茫然之中,依然準確把握住了奏疏的重心顯然,此文的作者意在言外,看似是在批董仲舒批天人感應,但殺雞用此牛刀,擺明了是要借此建立新一套理論體系。
批董仲舒倒無所謂,天下士人早就把董生批了個透徹;但要建立新的理論體系,卻非得看皇帝臉色不可了。
御史大夫深諳此理,于是抬起衣袖稍稍擦拭汗水,抬頭瞻望盤坐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