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皇帝只是稍稍抬一抬眉,隨即不動聲色,慢悠悠開口
“那狄公以為,朕的女兒不該操心這些妄議政事的悖逆惡人,又該去操心什么呢”
狄仁杰俯首行禮,平靜說出了標準答案
“金枝玉葉的天家貴嗣,所推重者不在庶務,而在德行。圣人說,百善孝為先,而皇裔的孝心,便是要輔佐君主,贊善匡失,彌補朝政的疏漏”
這句話板板正正平平無奇,其中卻隱約暗藏鋒芒“贊善匡失”是什么意思“彌補朝政疏漏”又是什么意思繼而有疏漏要彌補,豈非是指摘皇帝施政的舉措并非盡善而盡美。
但鋒芒中的每一句都是儒家無可辯駁的政治正確,字字句句皆本圣人經典,縱然皇帝亦不能反駁。果然,女皇蹙眉凝視著自己新近拔擢的宰相,雙目之間已經漸漸生出了冷光自廢黜廬陵王太后秉政以來,皇帝任用酷吏親信武氏,政務上頗有不當之處;朝野上下群議鼎沸,不是沒有非議的聲音。但尋常非議也便罷了,而今竟爾在御前含沙射影,這便近于狂悖而犯上了
再有,皇帝超擢狄仁杰入閣而拜相,這知遇之恩何等深重倉促議論君非,豈非忘恩負義
女皇冷冷打量狄仁杰,目光灼灼逼人凌厲鋒銳,如刀如劍如槍如戟,真正是數十年殺伐果斷磨礪出來的淋漓殺氣。
如此凝視片刻之后,眼見狄仁杰安然不動,她終于移開了目光。
“宰相說得確實有理。”皇帝淡淡道“你聽到了沒有”
只聽環佩聲鏗然作響,華服錦衣的女子從屏風后小步趨出,深深下拜于地,恭敬行禮。
狄公隨意一瞥,不覺瞠目結舌這女子方額廣頤,容貌華貴而有端莊,分明是皇帝的愛女,太平公主
不是,皇帝這又是幾個意思
狄仁杰就是狄仁杰,即使在驟逢巨變的錯愕之中,他依然迅速反應了過來顯然,太平公主竟然能在宰相議事時躡足旁聽,必定是已經取得皇帝的俯允,終于有了參政的資格。
當然這也不算稀奇。他狄仁杰拜相后朝中勢力大變,皇帝必然要援引親信入局加以制衡。但好巧不巧,太平公主首次參與政事,卻偏偏是在他與皇帝君臣獨對之時
太平公主輔政是源于他狄仁杰的舉薦,太平公主入朝是因他狄仁杰與皇帝議政而始;請問太平公主和他狄仁杰是什么關系
這才是真正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的政治脈絡,從此狄相公在朝堂上便會天然的被視為太平公主一黨,再也不能撇清干系;以而今這這微妙曖昧而又莫名其妙的局勢看,即使狄相公辯駁一千次一萬次,恐怕朝野上下也不會有人信他半個字
說實話,連狄仁杰自己都不可能相信這樣的鬼話。
狄仁杰在電光火石間意識到了這點,于是他臉色迅速的變綠了。
不過,雖然狄相公的臉色由白而綠,由綠而黑,被皇帝甩來的這口莫須有的大鍋噎得說話不能。但跪坐于地的太平公主卻還是一臉茫然半個時辰前她被皇帝召來后藏于屏風之后,但全程只聽到了君臣之間云深霧罩不解其意的幾句往來交鋒,而今被皇帝驟然喚出,她腦子里猶自一頭霧水
發生甚么事了
皇帝側首看著愛女,手執如意敲擊方桌,語氣不徐不疾,仿佛循循善誘的教誨
“聽清狄公的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