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風氣自中唐而始,終至浩浩湯湯的歷史潮流;縱有元、白等人逆勢而為,也終究無力挽回這必定的趨勢。而這趨勢的結局,稍有常識的人都該清楚了不錯,宋化已然不可逆轉,而纖細柔媚的宋詞即將誕生。盛唐的氣運已經終結,人力無所能為。
甚至而言,終結的又何止是盛唐的氣運呢當宏大、開闊、進取的唐人之心漸漸化為封閉、纖細而敏感的宋人氣質,原本寄托志向的詩歌便必將走向沒落,要為更細膩新巧的詞騰出舞臺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唐朝之后,詩歌的高峰也再不可復得。
無論怎么來說,在回望
眼見光幕漸漸黯淡,女皇瞇起了眼睛。
沉默片刻之后,她輕輕呵了一聲。
尋常人等或許只能在這滿篇唐詩的鑒賞中頭暈目眩,茫然不能自已。但女皇何等人物,自然立刻從光幕的只言片語中察覺出了底細
所謂文為時之先聲,為什么詩歌會一轉由開拓疏朗奔放灑脫而變為狹窄封閉為什么“并屈、莊以為一”的盛唐之音終成絕響,甚至被稱為“人力所無能為”
顯然,在她那好大孫折騰出安史之亂以后,大唐便是一路向下,再不能恢復往日的榮光了。
不,豈止大唐是一路向下鑒于唐詩之后流行的也是所謂新巧纖細自矜自憐的宋詞,再未恢復昔日的大氣雄渾,氣象萬千;那么由唐而至宋,恐怕這數百年之間,變化的的不止是漸趨封閉婉約的詞章與心境,還有江河日下的國勢。
恐怕,安史之亂以后,這片土地就再沒有恢復過開元年間的氣象吧
所以,自己那好大孫一時的過失,居然能影響如此之久么
女皇微微沉吟,隱約理解了天幕對這“安史之亂”非同尋常的熱衷。
除此之外,在天幕長篇累牘的敘述中,皇帝還窺探到了某些更為有趣的東西。
于是她從蒲團上站起了身,覆手徐徐踱步。仿佛是在長久的思量。
踱步許久以后,皇帝平靜開口
“朕倒有些在意這個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