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言之,帶明在享受著自由經濟的好處時,也終于面臨了自由市場老生常談的問題資本的馬太效應實在太強,資源的配置嚴重扭曲,危機已經近在眼前了。
此時,即使沒有什么高妙的經濟學知識,僅以一個政府的本能,帶明朝廷也該有所舉動了。以當時可行的措施看,上策是開拓國外糧食市場緩解糧荒,組織九邊失地農民參與全球分工;中策是設法征收豪商重稅,盡力補貼內陸;下策即使是再不得已的下策,也要將陜西及九邊的一條鞭法暫停,允許他們以實物繳納稅收吧
可彼時的萬歷皇帝在干嘛呢萬歷皇帝在持之以恒的擺爛呢。
當然,按照自由主義經濟學的說法,市場那無形的手是萬能的,只要等待的時間足夠長,總能夠等到市場出清、資源配置重歸理性的時候。只不過嘛,當崇禎年間水旱蝗災接踵而至時,陜西的老農們似乎失去了等待市場恢復理性的耐心,他們果斷重拳出擊,先將朱明的皇帝陛下給出清了。
自由主義先賢、經濟帶師朱皇帝竟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哀哉
讀到此處,李麗質都不覺倒抽了一口涼氣。
行吧,她算是知道宰相通讀這份天書之后,心中是何等的萬馬奔騰了
無怪乎要千里迢迢,特意請河間郡王來轉交這一張麻紙
顯然,大唐與大明情況迥異,絕不可相提并論。但正如天書所說,“棍棒打不垮經濟規律”,某些規則在歷史之后若隱若現,卻絕不會特意的照拂大唐。既然雙方都不能割舍貿易中驚人的重利,那么雙方便都不能逃脫這“市場”的掌握。
如果大明滾滾而入的白銀最終引爆的是陜西是九邊是整個內陸此起彼伏不可遏制的農民起義,那么大唐呢
不錯,僅以西域的利潤,或者還不足以撬動局勢。但設若造船與航海技術大為發展,遠渡重洋輕而易舉,那么由廣州等地輸入的利潤,由東瀛輸入的白銀,又將會引發何等不可知的變故呢
公主忍不住伸手揉捏額頭。即使被天書熏陶再久,她的思維仍舊有相當的局限。即使親臨商貿一線,所能想到的也不過是往來買賣多多益善,金銀永不饜足;卻從未曾料到,如果利潤實在太多,波及實在太廣,也會生出不可知的變故
想到此處,她終于低聲開口
“宰相們宰相們是個什么見解”
“莫衷一是。”李孝恭嘆了口氣“皇帝命政事堂諸位相公與重臣們商議,彼此爭執良久也不得要領。部分大臣以為,繼而風險如此之大,不如暫停貿易封鎖關隘,觀望以后再說。”
“荒謬”李麗質脫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