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彈了個響指,天幕的聲音再次響了起來
當然,僅僅描述工業化的殘暴與偉力,還未免太過浮夸,或許會讓沉浸于人某種先進技術的狂想中。當然,工業國家的力量決計離不開先進技術,但僅有先進技術卻永遠也沒法完成工業化;這一點古往今來已經驗證過太多次了。事實上就是,即使工業化的現代軍隊在技術上不存在領先,它要擊垮一支古代軍隊,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要知道,帶英當年入侵南亞乃至青藏高原,有不少的戰爭其實是以冷兵器打的
那么,真正區隔這所謂“工業化”,“現代化”的天壑,又是什么呢
在這里,我們就不得不回顧數百年前的經典論述了。在闡述資本工業化的種種奇跡時,先哲們曾經縱情想象,形容這個新時代“僅僅一年所創造的財富,便超越了人類自誕生以來生產的總和”,而最為夸張,最為不可思議的力量,還不在于這物質的極大豐富,而是新生階級終于借助著生產工具的改進與交通條件的便利,一舉擊碎了山嶺溝壑天高水遠乃至數千年以來一切風俗習慣乃至語言文字所制造的阻礙,終于將整個社會組織為了一個整體。而社會的力量亦隨之整合、增長,并最終被擴大到某個不可思議的地步。
某種意義上,這是封建農耕時代絕不可企及的幻夢。封建時代即使如華夏一般中央集權書同文車同軌的封建時代,除了極少數的上層士大夫能憂國憂民心懷天下之外,大部分百姓恐怕處于昏芒無知,被分割被蒙蔽、“帝力與我何有哉”的境地里。龐大的國家被橫向豎向切割為彼此漠不關心的圈層,看似是人煙廣袤而無所不有,但真正能組織調動的力量恐怕只有那么一丁點而已。
這一點僅存的力量如此孱弱可憐,又如何能與被充分整合與組織的軍隊相比即使僅處于工業化的初步,軍事技術上并未達到碾壓橫掃的地步,這種充沛、旺盛,封建時代所不敢夢想的組織力,也已經提前鎖定了勝局戰爭畢竟是人的戰爭,而自古以來人類彼此征戰,從來都是有組織勝于無組織,強組織勝于弱組織。當組織力的差距大到某個地步,甚至連武器的差距都無法挽回。
想來帶清應該是深有體會的。
所以,工業化與其說是技術的進步,倒不如說是組織的進步。與封閉、保守、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不同。工業經濟一旦誕生,便有著最強烈的擴張完整的工業從來不是區區數個產業的光鮮,而是一整條上下勾連緊密銜接的鏈條,所謂“產業鏈”。而產業鏈中波及到的一切人與團體,都或主動或被動的成為被捆綁的最為緊密的共同體,休戚與共而利益相關,不能不彼此聯絡聲息相通,化為整個社會強健的肌體。
以時興的理論而言,相較于所謂“器物的現代化”、“制度的現代化”,最為關鍵者,恐怕還是組織與理念的現代化吧
大概也正因如此,在過往數百年之中,占據優勢先發國家往往并不忌諱售賣高級的技術除非優勢已經大大縮小,到了令先發者惶恐的地步,但對后發國家與殖民地在組織術上的嘗試卻是嚴防死守,甚至不惜于親自下場打壓帶英當年在印度彈壓各路組織的手段,那可真是讓人聞之膽寒吶。
畢竟,屠龍術總不能隨意授予他人,是吧
當天幕娓娓說道此處,驚愕聆聽的霍將軍卻終于忍耐不住,居然冒險向前了一步。
大概是相隔太遠而懵懵懂懂,天幕對所謂“工業組織”的講解并未如何打動霍去病的心防,反而是那句“屠龍術”的形容,令他愕然而驚,神思竟為之一震。
什么是“屠龍術”
當然,在陛下面前議論什么“屠龍”,未免有點無禮;但這小小比喻中的深意,卻迅即為霍將軍所領悟莊子云,朱泙漫學屠龍于支離益,殫千金之家而三年技成,蛟螭蟠龍皆應手屠之;而對于所謂新生的工業革命而言,原本龐大遼闊無邊無涯的世界,臃腫淤塞累積數千年的傳統與習俗,不就是盤亙前途,所必定要屠殺的那條“龍”么數百年間工業化以小勝大而以弱勝強,竟爾將一切敵手驅逐殆盡掃滅無余,這“屠龍術”的威力,又何可計量
如此威力的屠龍術,當然要謹慎封鎖,不能再讓往日的敗者有意絲可趁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