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啊,凡事就怕一個對比。譬如孫權大帝在三國志中是常受譏諷了,都愛陰陽他保守偏安、胸無大志;但再如何胸無大志,孫權好歹還有北伐的勇氣,持之以恒,從五畏怯。于是,身處南宋這真
偏安政權的辛棄疾撫今追昔,便只能悲不可抑,沉痛感慨“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與自愿當灰孫子的帶宋對比起來,就連孫仲謀也是可歌可泣,難尋難覓的大英雄了。
而與之相似的,若是南朝士人撫今追昔,大概也只能感慨“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劉阿斗處”
在這樣的對比下,大家激情澎湃舔一舔漢朝,其實是相當自然的。
這一篇長篇大論當真是神來之筆,直截了當往君臣們激進躁動的情緒上潑了一大盆涼水大漢之所以能被念念不忘,不全是因為德政深厚遺愛在民,更多的則是后世王朝過于拉垮,對比太過于鮮明且慘烈,反向激發出了思慕劉氏的情緒。當然這倒也無損于漢室的光輝,只是與想象中真心誠意一呼百應的號召力相比,難免有點尷尬。
不過,有這么點尷尬倒顯得真實怪不得華夏百姓一反常態這么念舊情,原來是被亂世折騰得實在太慘。
可惜啊,劉家的子孫終究沒有抓住這點眷念。
只是,天幕為何要特意提及這瑣碎而似乎渾然不相干的后世之事不惜離題萬里,也要念茲在茲的提及大漢以后的“南北朝”,所謂胡人南下后數百年的分裂時代,那又是意欲何為
皇帝面色僵硬,看似是被天幕一長段文字搞得無語之至說不話來,但實則心思電轉,正在飛速思索與這天幕“人工智能”打交道數年之久,他也算勉強摸清門道了。這玩意兒看似公平公正絕無傾向,但實則一直在通過史料的選擇價值的評判在暗示著某些東西;只不過受不知名的規則所限,不能直接陳述而已。
而先前先前這天幕說了什么來著喔對了,它似乎隱約提過,大漢末帝不爭氣的孝獻帝所得之“山陽公國”是亡于南下胡人之手,而“大部分中原王朝,對前朝皇室還是能夠善待的。但落到異族胡人手中,那可就真不好說了
天子腦中靈光一閃,終于恍然領悟。
原來如此。”他微笑道“那么,朕便多謝上天的提示了。光球閃爍了片刻
提示希望陛下明白,我只是大數據訓練的模型,并沒有暗示或者提示的功能喔好的。皇帝道朕完全理解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