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生而敏銳,為皇帝這三言兩語點撥以后,隱約若有所悟,但長久思索以后,還是低聲開
那么,另一個選擇呢
“另一個選擇,無非就是亡在自己人手上而已。”皇帝平靜開口,但稍稍念及天書所說之“王
莽”,依舊嘴角微抽搐以天書的說法,至少西漢朝是真沒有亡國的道理,王莽能借機上位,多半純屬巧合而已;但巧合亦能亡國,足可見制度巨大的紕漏“當然,自己人造反是更難防范的。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處,所謂二王三恪,上古之制;真有亡國的那一天,大概處境也不會太糟。
是的,雖然天命輪轉,歸于有德,四海無不亡之國;但華夏自古講的就是個存亡絕續、傳承不斷,只要是正統出身的中原王朝,都會為前代皇室保持足夠的尊重,乃至高官厚祿,榮養終身,以此表示對華夏數千年連續不斷之法統的絕對尊崇。以而今論之,且不說皇帝為周朝后裔姬嘉所封之周子南候,即使漢室乃反秦出身,高祖不也為秦始皇帝派遣了看守陵墓、日常祭祀的陵戶么
當然,嬴姓后裔是被胡亥與項羽聯手給霍霍干凈了
,縱使想優待也無從待起
尋常帝室尚且有這一份體面,更不必說在民族文明中地位非同尋常的大漢以歷史而論,無倫東漢之“山陽公”,抑或季漢之“安樂公”,都算是傳國長久,富貴壽考,在亡國之君中也是難得的尊榮。曹魏及司馬晉兩代奉養,所謂“天下之珍,吾與山陽共之”的待遇,還真不是虛妄。
畢竟說到底,只要自認是“漢人”的法統,那就總不能對劉氏過于苛刻。就是開國之主不講究,那后世子孫也不要臉了嗎
相反,如果入侵中原的是什么根本不在乎華夏文化的純粹蠻夷,那么劉氏的地位才真正是岌岌可危,所面臨的侮辱恐怕難以想象。
年幼的太子瞪大了眼睛,一時愕愕難言。而皇帝平靜敘述完畢,卻仰頭瞻望上空,神色泰然不知上天明鏡高懸,覺得朕的這一點拙見,是否合理呢
光幕微微閃爍,終究沒有開口。
“那么便是默許了。”皇帝微微一笑,而后俯首注視愛子“仔細想一想吧,但不要太過于耽擱時間了。畢竟天下大事,做決斷總要及時才好,皇太子。
不稱呼據兒而稱呼皇太子,那真正是鄭重囑托,嚴肅沉靜之至了。皇太子愕然呆愣片刻,終于緩緩俯下身去
臣遵旨。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