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最初,阿嫵的父親,也不過是流民中一個灰撲撲的少年。
前朝末帝顢頇荒唐,又逢天災頻發,惹得九州之內民亂四起。
烏泱泱的流民攜著背井離鄉的恨意,或加入揭竿而起的義軍混口飽飯,或涌向富庶的魚米之鄉求一線生機。
唐潛行,那時還叫唐小二,只有八歲。路途中雙親與一個姐姐皆失散了。
他無路可走,抱著最后一點希望投了義軍。
理所應當,八歲的孩子是入不得軍營的。征兵頭子見他渾身只剩一把骨頭,嘆了口氣,命人給他盛了一碗干干的白粥。
小二餓得眼冒金星,捧著碗的手直發抖。還沒將香甜的水米送入口中,雙腿一軟,竟生生暈了過去。
恰倒在了阿嫵外公的腳邊。
阿嫵的外公陳朝安是前朝進士,因不喜鉆營拍馬,受了三年的冷眼。
他剛一辭官,回鄉的路上遭遇了一場旱災,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這下,鄉也不用回了。
陳朝安自告奮勇拜訪當地的義軍頭領,即后來的太祖皇帝,欲說服他收整流民、善待百姓。
跋涉至義軍的帳外,還未求見,竟碰到個倒下的瘦巴巴少年。
還能如何救起來吧。
小二一睜眼,就見到一個玉雪可愛的姑娘。
她干燥溫暖的手掌貼在額頭,脆生生道“你醒了呀。來,快吃些粥。”
盛著水米的勺子送到嘴邊,他卻愣住了。
后來的唐潛行抱阿嫵在膝蓋上“我昏過去前想的全是粥,醒來一見到你娘,連餓肚子的滋味都忘了。”
阿嫵的娘陳清婉“少同女兒說這些。”
“這有什么不能說的阿嫵啊,以后找夫君,就該找你爹這樣,從小知根知底的。”唐潛行大笑。
陳清婉雖眉目含嗔,卻并未反駁。
爹娘總愛同她說從前的故事。
暌違十年之久,阿嫵以為自己早忘了。下筆之時,舊事卻如汩汩清泉般涌出。
宣紙上墨跡酣然淋漓,她下筆如飛。
不多時,已然寫完了青梅記的第一卷。
忽然,一股酸麻之意襲上了后背。她抻了個懶腰,不經意抬眼天已經蒙蒙亮了。
吹了燈,擱了筆,推開門一看,小徑與回廊皆是靜悄悄的,略無人聲。偌大的國公府尚在沉睡之中。
疏淡的日光藏于層云之后,風中淡淡梔子香氣縈于鼻尖,靛青色的朝顏花靜靜綻放。雪青色的裙擺拂過叢簇的草木,被露珠洇濕了。
阿嫵提了提裙擺,卻渾不在意。
也只有這樣的時刻,她才能四處轉轉,獨享園中的蓊郁春光。
麻雀在枝頭立成一排。有一只許是嫌樹梢太擠,忽地跳到了她的肩上。阿嫵抖了一下,旋即對著肩頭張開雪白的手心。
那只胖胖的麻雀十分給面子,跳進她掌心,沖著她歡快地嘰喳不已。
阿嫵感受著掌心茸茸的溫暖“是餓了么可我沒帶東西可以給你吃。”旋即,她想起來,昨晚的飯菜里有個冷掉的玉米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