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瑜心里一轉,心甘情愿給太子包餛飩去了。
秦湛瑛走入他的書房,翻了翻秋瑜的公文,先夸了一句“字寫得有進步”,又疑惑,這事兒明擺著坑不少,瑜哥哥怎么不找他幫忙呢明明他這兩天閑著哩。
可秋瑜不提,他也不好擅自插手,罷了,且讓人盯著,秋瑜自己能搞定的話,他便幫秋瑜在大伯面前請賞。
吃了早飯,他又爬到榻上,秋瑜出門公干時,秦湛瑛就靠著他媽媽從遠方寄來的萌系大抱枕看書,時不時在紙上寫批注再夾進去。
可惜這樣悠哉的時間沒多久,承安帝身邊另一個大太監蔣騰就過來找人。
“太子爺,陛下說您的筆記里有些地方他沒瞧明白,請您進去講一講呢。”蔣騰點頭哈腰,把人請上了華貴的座駕,那是一架用上好的玄鐵做車架,又以金玉琉璃做的大馬車,六匹馬拉,還有兩隊鑾儀衛,一隊在前開路,一隊在兩邊警戒。
太子來秋府時沒有大張旗鼓,回去時卻聲威赫赫,路過的百姓都自動往巷子里鉆,生怕被官老爺瞧見了要閑他們擋路一鞭子抽過來。
秦湛瑛看著馬車上的琉璃窗,總覺得自己像個被展示的寶貝,他心里翻著白眼,在馬車上也繼續看書。
進了皇宮,承安帝滿臉不好意思,打開筆記,點著上面一處“湛瑛,這兒沒看懂。”
秦湛瑛
還以為皇帝是有政務要商量才找借口叫自己,結果居然是真的看不懂。
多神奇吶,他明明是用大白話寫的筆記,便是寫的時候已經考慮過這些筆記以后會給很多人做參考的緣故。
爹還活著時就因為讀書不用功被鞭子抽過的人承安帝。
要是秋瑜在這,肯定要吐槽現代的專業書也都是白話寫的,那大家為什么還要上課學習呢
托承安帝的福,秦湛瑛這假期也沒怎么好好過,最后還是留在了隆和宮里,陪他的大伯一起處理政務,重要的事太子爺不輕易插手插嘴,只默默幫人整理分類,再將不要緊的折子自己批了。
但奇異的是,太子爺分明是澤國長大,處理禹朝的奏折時,哪怕是最小的事他也能做到分毫不錯,對實務比本朝的官吏還懂,從小見大,這跟著家里人一起開國的繼承人就是能力強到無懈可擊。
承安帝一邊學習一邊干活,心里對這個侄子卻越發滿意,這孩子不僅有能力,還非常有分寸,和他相處太舒服了。
時間很快就到了年節時,各衙門都封了印,要好好過年了。
從秦湛瑛成為禹國太子后,邊境前所未有的平靜起來。
已經在沿海、邊境領教過呂曉璇能耐的北孟很清楚禹澤兩國用繼承人結盟的份量多重,從古至今就沒見過這種結盟法北孟一時根本不敢出兵,天氣冷了也不敢南下打草谷。
他們不善治理地方,收稅也收得不好,內斗又從未停止過,不搶掠南禹的話,這個冬季就只能搶自己地盤上的平民百姓了。
但不管如何,大京這邊卻喜氣洋洋。
待到年夜當晚,各地宗室都派人來參加皇家宴席,秦湛瑛便穿上太子儀服,頭戴寶冠,坐在僅次于皇帝的坐席上,迎接著眾人或明或暗的打量。
秦氏宗室人丁在歷朝歷代都算很不繁茂的了,但繁衍至今也有近兩百人,那些親王、郡王都要在年宴獻禮的,這是對于一宗之主皇帝的敬意,表示他們還服這個頭兒,這禮獻了,皇帝未必記這人的好,不獻的話,就一定能讓人印象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