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殊將酒壇上的紅布打開,扔進去往日曬干的桂花,再重新用紅布封上,如此便當作是釀好了桂花釀。
八月十五吃月團,喝桂花釀的習俗不單是無妄城有,修仙界和人界亦是如此,便是討個團圓美滿的彩頭。
黎殊將酒壇放好,又開始教黎不辭如何做月團事實上,她也沒做過月團。
但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
黎殊將麥子磨成面粉“你想吃什么餡的月團”她補充道“有豆沙餡,棗泥餡,山楂餡,蓮蓉餡”
她一口氣說了不少口味的月團,但說完才發現他們的食物材料有限,大部分餡料的原材料都沒有。
黎殊翻了翻自己的儲物戒,找了許久才翻出來些煮茶用的紅棗,便決定湊合著用紅棗和方才釀酒剩余的干桂花,做個棗泥桂花餡的月團。
“月團是圓形的。”她知道自己廚藝差,便口述給黎不辭聽,“外邊的餅皮裹著里面的餡料,像是餃子一樣,包好了月團就要放在蒸屜里蒸上片刻”
黎殊畢竟沒見人做過月團,她說得含糊,黎不辭的注意力卻不在這上面“什么是餃子”
“就像是八月十五吃月團般,這世間有很多佳節。餃子便是過年時候,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的一種食物。”她想了想,“等過年的時候,我包給你吃。”
黎不辭點點頭,將月團包好后放在鍋里蒸上,而后默不作聲地看向她。
盡管他什么都沒說,黎殊卻明白他的心思,道“我教你做花燈。”
花燈這種東西對于黎殊來說,便簡單多了。她從廚房里撿出來一個廢棄了許久的竹筐子,那霜勾劍將竹筐子一條條割斷,便得到了很多條的竹篾。
黎殊將竹篾交疊穿插,圍出了一個蓮花形狀,再取來廚房里的半截殘燭固定在蓮心內,左右糊上白紙,用衿帶當做繩子綁在蓮花瓣的兩側,另一端則拴在一根樹枝上,如此就做好了一只花燈。
黎不辭在一旁有模有樣學著她,他骨節修長的手指靈活,用竹篾做出來的花燈,自然也比她精致許多。
黎殊將蠟燭點燃,那花燈便亮了起來。
此時已是傍晚,他們聽不清楚結界外的喧囂和熱鬧,黎不辭提著手中的兩只花燈,眸底卻流露出一絲滿足的笑。
黎殊看著他笑,便也不自知地勾起唇來。
他到底還是小孩子心性,即便這幾日下來,黎不辭已經比她高出許多。
他的生長速度似乎慢了下來,沒有如她想象中那般,飛速生長成耄耋之年的白鶴老童,容貌便定格在了十七、八歲的模樣。
黎不辭安靜地看著手中的花燈,忽明忽滅的燭火躍進他的眼眸,那細碎的光,映得他那只漆黑的瞳孔中也有了顏色。
黎殊趁著他挑花燈時,將蒸熟的月團揭了出來,盛在盤子里,提著酒壇放在了飯桌上。
條件有限,那月團做得粗糙,沒有精美的花紋,沒有油滑的酥皮,便是用白面團子包了些餡料,與其說是月團,倒不是說像蒸出來的大元宵。
她給黎不辭拿了一個月團,往碗里倒了小半碗的酒,干桂花被酒水浸透,沉浮在清透醇正的酒水里,飄出淡淡的酒香。
“只許抿兩口,不可貪杯。”黎殊將酒碗推到了他面前。
黎不辭從未吃過月團,也沒喝過酒,他俯下身,沿著酒碗的邊沿輕嗅了兩下。
他遲疑了一下,咬了一口月團,又捧著酒碗輕輕啜了一口。
只這一小口,黎不辭便被辛辣的女兒紅嗆住了,他胸腔微微起伏,低著頭猛咳了一陣。
黎殊連忙伸手拍了拍他的后背“這酒烈,喝慢一點。”她頓了頓“別喝了,小孩子不能多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