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氏一族在這場權利斗爭中攫取到了令世人艷羨不已的好處,匡扶天子在先,為當朝國丈在后,竇家諸多子弟封侯,竇敬食邑萬戶。
只是不知怎么,慢慢的,朝堂之上不順耳的聲音多了,家里也不再如從前那樣讓他舒心愜意。
“當年反正之戰,唐興為我前驅,身中數箭而死,現在他的兒子犯了些過錯,你們逼著我殺他,來日到了地下,唐興問我為何要殺他的獨子,斷絕他的祭祀,我何言以對”
“竇城雖是我的侄兒,卻也并非不學無術之徒,如何擔負不起衡陽刺史的職務,爾等豈不聞內舉不避親”
同鄉之人強奪別縣產業,致使數百人家破人亡,竇敬想要處置的,他年輕的時候,最恨的就是這種人。
可是當年與他一起舉事的同鄉一起跪在他面前,替犯罪的人求情,愿意以自己的官職替他贖罪,竇敬最后終究還是不忍。
都是曾經跟他生死與共的人,怎么忍心親自將其處死
朝中為此爭執的厲害,甚至有御史不顧禮數,沖到他面前破口大罵“爾昔年反正之事,可稱賢臣,如今行事,與荒帝何異竇敬,枉顧國法,禍害黎庶,身死族滅,便在眼前”
竇敬勃然大怒,馬上下令將其押出錘殺,周圍人驚恐又難以置信的目光,直到他回到家中,尤且在他面前不斷地浮現。
我這是怎么了
竇敬痛苦的問自己我錯了嗎
可我竇敬是人,不是神,我連自己的偏愛都不能有,連自己的同鄉和兄弟后人都不能保護了嗎
姬妾們起了爭執,你推我搡的鬧到他面前來,他煩極了,問梁氏“我在朝中已經足夠忙碌,你能不能稍稍盡一些心,不要像個木偶一樣,只知道在家吃齋念佛”
梁氏合著眼,默默的念著佛經,并不看他。
“又是這樣你總是這樣”竇敬不耐煩看她這副模樣,拂袖而去。
這些年,倒也不是沒有遇到過風險,但是竇敬都抑制住了去見公冶循的沖動。
還不到時候。
他想,最后一次機會,要用在刀刃上。
等到宮中天子病入沉疴,太醫暗地里示意可以準備喪事的時候,竇敬知道,已經到了第三次去拜訪公冶循的時候。
“我想請您為我卜一卦,”竇敬道“迎立莊悼太子之子入宮承嗣,是正確的做法嗎”
此時,他已經是年逾六旬的老人,公冶循更是垂垂老矣,只是目光矍鑠,鶴發童顏,并不顯得老邁無力。
這一次,公冶循注視他的時間更久。
最后還是如他所愿。
公冶循告訴他“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是天子的象征。”
竇敬由衷的松一口氣。
遵循他上一次登門的流程,此時他應該辭別了,只是竇敬實在心有不舍當年公冶先生承諾助他三次,再加上這一次,緣分便盡了。
就此同這位大有本事的奇人道別,他總覺得惋惜。
如此異能,若能為他所用
而這一次,公冶循也并沒有急著端茶送客。
他問竇敬“大將軍是否有意帝位”
竇敬著實沒想到公冶循三答之后,竟然會主動與他議及朝政,受寵若驚之下,不由得振奮起來,卻不瞞他“大丈夫生居世間,孰人不想宰執天下”
公冶循點點頭,又問他“大將軍為權臣數年,本朝國祚可已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