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哼了一聲“說到底還是利益動人心罷了”
李元達看著他“這就是你晚年把朝政搞得一團糟,還弄出來巫蠱之禍的原因”
劉徹被踩到了尾巴,勃然大怒“干什么,你晚年很英明嗎”
李元達聳聳肩,坦然的說“我不到五十就死了,沒有晚年啊”
劉徹“”
劉徹隨便找了個由頭,憤怒開火“你是病死的吧難道你沒吃丹、沒修道、沒被方士詐騙”
嬴政“”
李世民“”
“喂”嬴政怒道“劉野豬,你劈竹子當心帶到筍”
李世民“這兒這么多人,就你被騙得最慘好吧,女兒都賠進去了,咋好意思在這兒拉踩別人”
劉徹“”
“說起來有個事,我很早就想問你了,”嬴政若無其事道“你看見這個世界就沒什么感觸嗎我覺著跟你的經歷有點像什么巫蠱之禍啦,什么被廢太子的后代登基啦,什么老年昏庸啦”
劉徹“”
劉徹扭頭就走。
皇帝們大笑出聲。
向來政治的智慧,就是拉一波兒打一波兒,朱元璋當然不能一次性把三位反正功臣全都搞死。
主持了撥亂反正的三位功臣都是禍亂社稷的佞臣,那多年之前的反正之戰又該怎么定性呢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至于之后的
那就之后再說
自從跟另外兩位反正功臣撕破臉之后,竇敬便覺得處處都不順心了。
從前處置朝政,能自己決策的事情,竇敬往往一言決之,而需要其余人配合的,送個話過去,對方多半也會大開方便之門。
但現在,什么都不一樣了。
尚書臺掌天下奏疏上遞,即便是他燕王、竇大將軍也不例外,一旦潘晦這個尚書令將手掐緊,也就相當于扼住了竇敬的脖子。
不會死,但是卻叫他很難受。
而與之同時進行的,是光祿勛耿戎徹底與他劃清界限。
耿戎所統轄的光祿勛與竇敬之子武城侯統轄的衛尉,都身兼戍衛宮城之職,只是分工不同。
光祿勛保衛天子,衛尉戍守皇城,將皇宮當成一個圓,光祿勛就是圓心那個點。
就地盤來看,光祿勛掌控的地方遠少于衛尉,一旦武城侯發難,瞬間就會被包餃子,但耿戎又不是傻子,作為反正功臣之一,竇敬賺得盆滿缽滿,潘晦成了執掌尚書臺的尚書令,獨他自己做一個皇城正中心的光祿勛
這怎么可能
一直以來,耿戎身上其實還不太合規矩的兼著另一個職務。
衛將軍,僅在三公之下。
這個衛將軍在本朝是做什么的呢
簡而言之,就是首都軍團司令。
在法理上,憑衛將軍印,可以號令所有戍守長安的士兵。
也是因為這一點,對于耿戎衛將軍職務的獲得,最初竇敬很不高興,連潘晦也有些不安。
于是耿戎與竇敬都各退一步,耿戎得到了衛將軍銜,但是從來沒有以衛將軍印發號過政令,甚至于沒有開府,對外的官方文書,也只稱呼光祿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