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竇敬則以太尉之職,與之平分戍守長安的南北兩軍兵權,各自指派一半的人前去做兩軍校尉。
現在耿戎猝然發難,竇敬著實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耿戎持衛將軍令,罷黜掉了近期以來竇家安插在南北兩軍中的校尉,言稱這些人得以晉身未曾經由他加蓋文書,乃是亂命,將其盡數杖打三十,趕出了軍營。
然后將此前被竇家人擠掉的校尉們重新回兩軍。
這些人當中有從前被竇家指派過去的,也有被耿戎指派過去的,但是無論從前出身何處,經此一事,只怕都對耿戎感恩戴德,卻又要對竇氏恨之入骨了。
竇敬豈不知南北兩軍之于他有多要緊
沒了手里邊的軍權,他也好,竇家也好,馬上就是砧板上的肥肉了
現下耿戎一言不發,便對著竇家痛下殺手,竇敬豈能視若無睹
馬上以大將軍令阻攔了耿戎的命令這才是本朝最高軍事長官,你一個衛將軍,很了不起嗎
耿戎不從,拒絕受命。
把官司打到了廷尉那兒。
當代廷尉不是別人,正是竇敬的女婿張珣。
就他個人的意向而言,當然是傾向于自家岳父的。
然而耿戎又豈是易與之輩
他將自己當年被冊封為衛將軍的圣旨內容復制一份,并竇敬違規操作南北兩軍校尉入職的原委一起遞到了廷尉官署,進門之后二話不說,先拔刀將桌案斬去一角,厲聲道“高祖皇帝立法,與天下共廷尉更是天下刑吏仰望所在,我知你乃是竇敬之婿,卻愿意相信你身為九卿之一的操守,必然會秉公判處如若你敢歪曲事實,扭曲判決耿某人認得你,耿某人的刀卻不認得你”
說完,揚長而去。
張珣“”
啊這。
不講武德啊你這個小垃圾
他心下惱火,卻也不敢真的拿自己的人頭去做賭注,耿戎當年敢起兵反帝,現在難道就不敢殺他一個區區九卿了嗎
可若是秉公處置,則竇敬必輸無疑,他畢竟是竇敬的女婿,竇家派系的人
張珣遲疑再三,還是將這案子報到了天子的案頭。
朱元璋伸個懶腰,看都沒看廷尉呈上來的文書,就開始在朝堂上發飆“九卿之首的太常何在”
論序列,太常還在廷尉前邊。
本來他還在吃瓜,一邊吃一邊想可真是一出好戲啊,就是得小心點,別管是誰輸了,都別濺我一身血
哪成想自己就被點出來了。
出列行禮之后,太常便聽天子在御座之上發問“太常掌宗廟禮儀,能否告訴朕,廷尉職責所在”
他打個激靈,不假思索道“修訂律法,明察斷案”
朱元璋覷著底下滿面菜色的廷尉張珣,冷笑一聲“爾身為九卿,便該忠君報國,恪盡職守,你把朝堂當成什么,你的廷尉衙門嗎你又把朕當成什么,你手下斷案的小吏”
張珣聽得不好,馬上跪地請罪,太常不動聲色的往旁邊挪了挪,心說“哦草,沒想到濺我身上的是你的血啊”
朱元璋壓根不提耿戎跟竇敬的爭端,二話不說先把張珣給擼了,叫他回家種地瓜,緊接著也不給那二人開口打官司的機會,馬上開始商議由孰人接掌廷尉。
又一個空置出來的九卿之位哇
陛下你要是說這個,那我們可就精神了啊
朝堂上的局面,正如當初爭奪少府令之位。
最后被選上來的,是一個聞名關內的能臣,名叫龐英。
第一次碰上這種事,或許還可以說是巧合,但第二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