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搖了搖頭“說了是賠罪,我怎么能要”
元娘堅決要給,而他堅決不要。
僵持半天之后,他坐在馬背上,用指節撓了撓頭,問“你們家豆腐腦貴不貴啊以后我能去白吃嗎”
元娘抿著嘴輕輕笑了一下,夕陽的余暉映照在她臉上。
她輕輕點了點頭“嗯。”
姜麗娘聽堂姐說完了她與皇帝老爺的相識過往,感覺像是看了部鄉村純情電影豆腐腦之戀。
等到睡覺的時候,又悄悄問元娘“姐姐,你怕不怕要嫁到宮里去”
若是易地而處,換她要嫁進第一家族去做第一夫人,別說是這么個古代社會,即便是現代,她也很方啊
元娘反倒十分坦然“有什么好怕的呢不嫁去宮里,也要嫁去村里,既然這樣,既是嫁給知根知底的人,又能得一場富貴,難道不是好事嗎
姜麗娘這才格外的體察出堂姐的難得之處。
她小聲問“不會擔心適應不了嗎生活習性也好,宮里的規章制度也好”
元娘語氣當中反倒帶著幾分高興“所以人人讀書好啊你難道忘了圣人是怎么說的事父母盡孝,事君盡忠,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樣的人即便沒有學習,我也說他是學習過了,圣人尚且這樣講,別人又能說什么怪話”
黑暗之中,她握住妹妹的手,低聲道“麗娘,我是真的真的中意他,在乎他,因為我知道他待我的心,同我待他一樣。”
“我與他要好之后,他從來不說要接濟姜家,他做了皇帝之后,也沒有急著將我與他之間的事情廣而告之,而是請老師將我們收為弟子,教授我們學識,比起皇后的寶座,他的心意才是最珍貴的。”
“他不覺得我只是一個出身微賤的農家女,把我當妻子看待,那我也不會僅僅將他視為皇帝,而是把他當成要與我共度一生、風雨同舟的丈夫”
姜麗娘向來自詡聰明,覺得姜家小輩三人里邊數她機靈,而堂姐雖然也聰明,但是她的聰明里卻摻雜了幾分近乎于忠厚的樸實,中和了那份聰明。
然而今時今日回頭再看,她與堂姐之間的區別,恰恰就處在聰明與智慧之間。
等到了朱元璋約定拜訪的日子,姜寧父子倆早早跟少府告了假,有石筠的面子在,他又素來勤勉,上官便也就痛快的批了。
而元娘則提前一天交待了店里的伙計,自己同叔母費氏一道在家操持宴席。
姜麗娘則往石家去跑了一趟,請石筠夫婦前來作陪。
何夫人還特意問了一句“要不要帶些仆從膳食過去太過匆忙,只怕籌備不及。”
姜麗娘道“姐姐說,人家又不是不知道我們是什么樣的人家,非要打腫臉充胖子,反倒顯得不倫不類,盡心置辦,也便是了。”
何夫人聽得微怔,繼而頷首,深以為然“元娘豁達。”
石筠夫妻倆到了姜家,姜滿囤這輩子都沒跟學富五車的大儒坐的這么近過,結結巴巴的說了幾句話,便挺不住了,叫了姜寧過來作陪,自己扎進廚房里去做飯了。
鄉下人家,也沒有那些君子遠庖廚的規矩,妻子不得閑的時候,家里邊的飯就得他做。
費氏早早去集市上買了鮮魚鮮肉,元娘去打了酒。
做魚的時候倒了一勺進去,那香味瞬間被激發出來,不用客人品嘗,費氏就美得直咂嘴“皇帝老爺也沒吃過這么好的魚”
等朱元璋與竇太后抵達姜家門外的時候,飯菜也準備的差不多了。
竇太后自打出娘胎之后,這還是頭一次進這么小的宅子,也是頭一次見沒有仆人的人家,送菜端酒,俱都是主人家親自操持,新鮮之余,更覺得姜家人淳樸可親。
姜家人也是頭一次接待身份規格這么高的客人、
那可是皇帝老爺跟太后娘娘啊
那能當普通親家對待嗎
好在一方樸實,一方可親,又有石筠夫婦居中潤滑,酒菜上桌,氣氛倒也頗為融洽,堪稱是賓主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