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國公心下唏噓悵惘,五味俱全。
近侍總管卻沒有停下的意思“自古圣君必立后與之配,以承宗廟,母儀天下。定國公之女寧氏,系出名門、賢淑有容,宜彰女道于六宮,作范儀于四海,今以寧氏許嗣君為皇后”
定國公愣在當場。
自己的女兒成了皇后,對于定國公府來說,這是好事嗎
當然是
向來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作為大行天子在時最顯赫的門第之一,若無意外,新君登基之后,定國公府必然要遭到打擊,甚至于舉家傾覆也不為奇。
可若是定國公府的女兒成了新帝的皇后,那寧氏一族也就順利的改換門庭,成了新帝的鐵桿心腹。
可以說,大行天子的這道遺詔,保全了寧氏一族。
可是
定國公心內驚駭他有好幾個兒子,膝下卻只有一個女兒。
那就是因吳王被賜死而帶發出家至今的前吳王妃
陛下怎么會定下這樣的婚事
雖然吳庶人已經被賜死,但從禮法上來講,他卻是新帝的叔父,而自己的女兒,畢竟曾經是他的妻室啊
這如何使得
遺詔宣讀結束,因為寧氏不在此地,便由定國公這個父親替她接旨。
定國公唇舌澀然的謝了恩,將那道立后的圣旨接到手里看了又看,見確實是天子的筆跡,卻還是滿腹驚疑。
再一抬眼,便見近侍總管已經到了近前,徐徐道“定國公是否心有疑惑”
定國公嘴唇動了動,卻是無言以對。
叫他說什么呢
這是大行天子的遺詔,即便是新帝也不能違背,他身為臣下,怎么可能主動站出來,授人以柄,用來攻訐自己的女兒
只是曾經做過吳王妃的女子,又被選為新帝的皇后
定國公在為家族前途而松一口氣的同時,也不得不為女兒的未來而感到憂慮。
卻聽近侍總管肅然道“大行天子立下這道遺詔的時候,親口告訴奴婢,若朝臣有異議,便將這段話說與他們聽。”
群臣慌忙跪地“謹聽命”
近侍總管遂道“定國公之女寧氏,昔為吳王妃之時,恭謹侍上,有古代賢女之風,待到吳庶人伏誅之后,又出家為上祈福,有忠孝之義。”
“而朕以其為嗣君皇后,卻不為其賢良,亦非為其忠孝,獨為其有定北王之慷慨遺風,雖為女子,尤有橫刀立馬、北定大漠之志。”
“嗣君為朕皇孫,寧氏為定北王之孫,以其與嗣君志趣相投,故而成其姻緣,唯望二人締結婚姻,互為勉勵,勿忘乃祖之志也”
長長的一席話說完,群臣靜默幾瞬,繼而齊聲稱呼萬歲。
定國公不知自己是如何站起身來的。
他如同木偶一般隨著人流重新進入大殿,看著匆忙趕到的嗣君料理諸事,看著宮人內侍們在大殿中進進出出,最后卻只是呆呆的將目光放在了大殿右側的某個位置上。
當年在那里,他第一次見到了少年時候的天子。
物是人非啊。
愴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