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自己的這段婚姻,早在幾日前援軍遲遲未到的時候,李嶠便已經考慮清楚了。
他與鄔翠翠的結合,是雙方默認之下的權宜之計。
鄔家看中了他的未來,又急需自家人執掌軍中余蔭,而他
當時的他,只怕根本沒有說反對二字的權力吧。
只能勉強說是利益互換。
不過李嶠也不否認,鄔家,尤其是鄔夫人,的確對他有頗多助益。
他踩在鄔家的肩膀上,幾乎是一步登天,看到了從前自己不可能見到的風景,也在鄔夫人的教導之下試著將目光放眼到另一個世界去,他自己的認知和努力與鄔家后天的提拔和襄助,共同塑造了如今的李嶠。
不過,也就到此為止吧。
李嶠曾經很羨慕兄長與蕭家娘子之間的情誼,二人相處之時,無需多言,一個眼神遞過去,對方便了然如心,更不必說蕭家娘子的膽識與眼光,更是當世少有。
而鄔翠翠
如果生在承平時候,她大抵會順遂一生,但偏生落在這兵荒馬亂的年月里,以她的性情,便注定要遭逢諸多波折。
他知道她在努力,知道她很想把事情做好,可是他也知道,她的資質太差,前進的步子也太慢,她追不上來。
再繼續強求,對于雙方只怕都不是一件好事。
還是當斷則斷吧。
李嶠利落的結束掉這段婚姻,同時將臨行前鄔翠翠贈與他的絡子遞還到鄔二郎手中,以此作為回應。
鄔二郎聽罷,卻是呆在當場,回神之后,卻是滿腹悚然,連聲道“妹婿且慢行,聽我一句,翠翠她”
李嶠抬手止住了他接下來的話“鄔先生不必多言,我意已決”
他道“從前鄔家所贈也好,天子所賜也罷,都在陪都之內,萬金總是有的,我分文不取,盡數留給鄔氏吧,終究是夫妻一場。還有那三千騎兵”
說到此處,他神色一肅“若我此時身在前線作戰,即便不在陪都之內,必然也可保軍心不亂,可如今我不再聽令于天子,而是要隨從兄長東行,你們又何以把控那三千騎兵呢”
鄔二郎本就慘白的面孔上更平添了幾分憂懼之色。
這也是他所擔心的。
那三千騎兵能被李嶠作為后手安置在陪都之中,當然盡是忠心于他之人,如今李嶠與妹妹和離,就此東去,鄔家又憑什么能繼續留住他們
而一旦沒了這三千騎兵,陪都內本就岌岌可危的形式只怕立即就要崩塌,屆時鄔家也好,出城避難的一干朝臣也好,豈不都成了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鄔二郎想到此處,便覺膽戰心驚“妹婿,不,李將軍”
他央求道“還請將軍指點迷津,救我鄔家性命”
李嶠直截了當的告訴他“只怕要叫鄔先生失望了,我并不知道該如何破局。”
他神色有些嘲弄,卻是對自己的,而非對鄔二郎“我若是有這本領,又怎么會為人所陷,幾乎折損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