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沿著走了無數次的門戶入內,卻見殿中并不像從前他稱帝時那樣燈火輝煌。
大抵是夜色深了,殿內高座處的燈火被熄滅大半,反倒是殿下燭火依舊。
他按部就班的行了禮,略略仰頭的時候,只見皇帝坐在那張寬闊又冰冷的龍椅之上,面容難辨,素日里高大魁梧的身影竟顯得有些陰沉,仿佛與那張龍椅融為一體,森森的投影到背后墻壁之上。
然而皇帝的語氣卻分明的溫和的“怎么穿的這么少可見是伺候的內侍不用心”
朱允炆不愿因此折了幾個打小就跟著自己的心腹,忙替他們開口辯解,順帶著也是將話題繞回自己的得意之處“不怪他們的。”
說到此處,他眼底平添了幾分淚意,語氣也隨之哽咽起來“是孫兒回到東宮之后,聽聞母親已經離去,匆忙追了出去,這才”
皇帝輕輕地嘆了口氣“你這孩子,今日行事雖然魯莽了些,卻也是個至孝之人。”
略頓了頓,又說“也是個有福氣的人。”
有福氣的人
朱允炆心頭猛地一跳,卻是故作不解“皇爺爺,您此言何意”
皇帝道“向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樓氏今日雖然獲罪,卻仍舊在世,豈不幸運而朕父母俱是早早亡故于亂世,此時即便坐擁天下,也只能在祖地建廟祭祀,聊以寬慰罷了”
朱允炆聽罷,現下微覺黯然,繼而卻又迅速重整旗鼓,吹捧道“皇爺爺建此亙古無一之功業,又使得皇甫氏歷代先輩享無盡香火,已經是至孝之人了,孫兒想,他們九泉之下得知,必然也會深感欣慰的”
“但愿如此吧。”
皇帝不無悵然的道“朕如此為之,也是希望天下效仿,人人親其親、長其長”
說到此處,他略略停頓。
朱允炆下意識的接了下去“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皇帝忽然間沒了聲響。
朱允炆心頭咯噔一下,不知怎么,忽的涌上了一股不祥之感。
他小心翼翼的抬起頭,有些不安的叫了聲“皇爺爺”
皇帝的面目隱藏在高處的昏暗之中,不辨喜怒,只有聲音沉沉的砸到了他心上“你不是才剛開始學論語嗎,如何能對得上孟子里的話”
朱允炆為之愕然,眼皮狂跳起來。
他結結巴巴道“孫兒是聽教授課業的師傅說的,覺得甚是有理,這才記在了心里。”
皇帝道“哪個師傅說的,什么時候聽見的,當時還有什么人在旁邊”
朱允炆愈發遲疑,只能強笑道“過去一段時間,孫兒實在記不清了”
皇帝笑了一笑“這么說,是湊巧了”
朱允炆硬著頭皮道“正是如此。”
皇帝又嘆了口氣“高處不勝寒,做了皇帝,難免就要疑神疑鬼。”
他站起身來,步下玉階“好孩子,大概是嚇著你了,不怪皇爺爺吧”
朱允炆能說什么
他趕忙道“孫兒豈敢有這種不敬之心皇爺爺此言,愧煞孫兒了”
皇帝哈哈笑了一聲,拍了拍他的肩,走出殿去。
朱允炆見狀暗松口氣,緊隨其后走了出去。
就在此時,卻聽皇帝幽幽道“朕的確打算在鳳陽祖地修建家廟,只是卻還在斟酌,不曾將此事公之于眾”
“文哥兒,你是怎么未卜先知的”
他的聲音仿佛是從九天之上傳來,帶著蝕骨的冷,一字字鉆入朱允炆耳中“能不能也跟皇爺爺說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