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出身大家,向來都有著舊貴族的自持和驕矜。
如非必須,她幾乎不會懲處后宮中人,更不要說親自動手了。
而俗話說罵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打耳光這個行徑,雖然造成的肢體傷害遠比刑杖要輕,但是對人所造成的羞辱,卻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皇后如何也料想不到,有朝一日,她會親自動手抽在親生女兒的臉上可是此時此刻,也只有這樣粗暴的行徑,才能直觀地表達她的怒火和恨鐵不成鋼。
周遭的近侍顯然都沒想到昌華公主會挨打,昌華公主自己又怎么會想得到
她難以置信的捂著挨打的那邊兒臉,馬上就要放聲大哭,皇后卻根本就沒給她這個機會,劈手奪下她手里的鞭子,便揚臂抽了過去。
“啊,母后”昌華公主尖著嗓子發出了一聲慘叫。
皇后混不理會,連抽了三下過去,方才恨恨將那條皮鞭丟在地上。
而那邊廂,昌華公主手臂上那道血痕都已經沁出血珠來了。
皇后先吩咐自己的近侍女官“你們幾個挨著走一趟,這個孽障去了哪里撒潑,就去哪里磕頭請罪。告訴后宮的嬪御們,今日之事,是我教女不善的緣故,走我宮里的賬目,每個人補償一年的例銀,待尋到了全淑儀,我再一一登門賠罪。”
女官們聽得此處,自然知道此事非同小可,面面相覷,又匆忙應聲。
昌華公主畢竟不是蠢得嘴邊十二個時辰都在流口水,見母親以皇后之尊,卻要向后宮的妃嬪們如此低頭,便知道自己這回闖下的禍事不小。
雖然兄妹倆是臭魚對爛蝦,但是相較于兒子,女兒的確會更懂得心疼母親。
她捂著手臂,眼眶發紅,怯怯的叫了聲“母后”
昌華公主鼻子一酸,眼淚流了出來“是我闖的禍,我去給她們道歉就是了,你不要去。”
這孽障要是像皇長子一樣大吵大鬧,皇后馬上就要人堵上她的嘴,可是她偏沒有,還知道撇下臉面去替自己轉圜
皇后眼眶一熱,語氣便軟了三分“兒啊”
她也不由得落下淚來“你怎么這么糊涂啊你也好,你哥哥也好,都不讓我省心”
昌華公主抽泣著道“我就是氣不過當初要不是母后高抬貴手,她們娘倆早死了,現在卻忘恩負義,來搶我們的東西”
皇后苦笑著搖頭,糾正她說“不是我們的東西,現在,那還是你父皇的東西。”
又提點她道“傻孩子,我當初的確幫過全氏幾分,這是恩情,但要是像你一樣,如同對待奴仆似的對待全氏,恩情也就要變成仇恨了”
昌華公主神情不解。
皇后臉上苦澀之意愈深“你今日沒錢吃飯,找人借了二十文錢錢,來日手頭寬裕了,該當如何”
昌華公主道“應該在二十文錢的基礎上,再加上一些錢,去償還那個人。”
皇后問“如果對方不滿意,想要十倍的錢呢”
昌華公主皺起眉來,沒有言語。
皇后又問“如果對方想要你為奴為婢,讓你的孩子也為奴為婢,世代侍奉他呢”
昌華公主臉色頓變,面露悚然。
皇后見狀,便知道她是懂了“填不飽的嘴,就不必費心填了,但凡有機會,你一定會殺掉他,即便他之前曾經借給你二十文錢”
她跟全氏母子之間的關系,不就是如此嗎。
如若只是單純的儲位之爭,六皇子獲勝之后,因為從前的些許香火情,她們母子三人或許還有保全的可能。
但如果昌華公主倚仗著那些許的香火情去羞辱全妃,以此打壓六皇子,那六皇子一旦得勢,必然會毫不留情的除掉她們
昌華公主緘默不語,神情之中的驕橫消失無蹤,而是轉為忐忑與不安。
皇后見狀暗嘆口氣,正準備吩咐人將她送回寢宮,哪曾想這時候卻有心腹滿臉凝重的前來回稟“娘娘”
皇后覷著她的神情,心頭陡然生出一種不祥之感“發生什么事了”
心腹遲疑著道“有人看見,全淑儀帶著貼身宮女,往陛下宮里去了”
皇后腳下一軟,險些栽倒在地,到底是有一股氣強撐著,才堅持立在原地“叫外邊的人都回來吧,既知道全淑儀在何處,便不必找了。”
看一眼惴惴不安的女兒,終是道“你們送昌華回去。”
昌華公主急忙道“母后,那你呢”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