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順應民興,府衙寫了告示,告訴百姓,為了云州府瓷器的發展,集市本就是要開的,無需大家在大張旗鼓的寫萬民書。
以此來挽回些許顏面。
也是告訴這些鬧事的百姓,集市并不是因為他們鬧事才開。以免這些人再有下次。
不過信的人有多少,那就不得而知。
蔡黃兩家也不信。
可不信不行。若是他們鬧事,那些帶頭鬧事的工人沖入他們的家里,也不是不可能。到時候全家丟了性命,他可不信有人會為了他們這些商戶在府城大開殺戒,到時候必定是法不責眾,找個借口就蒙混過去了。
兩人也不敢了,哪怕背后有人撐腰,他們也不敢了。
他們不怕一個幫,但是當上千百姓聚集的時候,那種氣勢和力量,讓這些平日里魚肉百姓的之人也不得不瑟瑟發抖。
兩家人干脆龜縮在家里,也不出門。
“哈哈哈哈,謝兄,這一仗咱們打的真漂亮”
謝來道,“不是我們打的,是工人們自己打的。為自己打仗,才會最用心。所以孫兄,由此可見,為官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孫大慶仔細思索,腦子里通透起來,“教化百姓。”
謝來道,“所謂教化,不是讓他們一味的順從。而是要從思想上讓他們學會自立自強。學會保護自己的利益。官府說到底并不能管理任何角落,為了杜絕百姓遭受欺壓,要讓他們在律法所在范圍內反抗,然后府衙秉公處理,就會震懾宵小之輩。”當民風因此越發彪悍之后,官員膽敢貪污受賄魚肉百姓,那就要消失在人民群眾的海洋當中。后面這話是不能說的。
謝來這番話,讓孫大慶恍然。
謝來道,“改變百姓的經濟只是一時的,一個貪官就能毀掉一切的努力。而改變的思想是世世代代的。長久的。”
“謝兄,你說的太有道理了。難怪我隨著我父親去了好幾個縣里,總覺得有些東西還不夠。你如今一說,我便明白了,缺的就是你說的這個思想。”
孫大慶回憶往昔,去的時候,百姓的眼睛是麻木的,走的時候,百姓的眼睛也是麻木的。
頂多對他爹還有些不舍吧。
謝來這一提點,就好了。
“多謝謝兄提點,真是如同醍醐灌頂一般。”
謝來笑道,“我是把你當我的好同志,所以才和你說這些,一般人我不說。這些話你也不要隨便說,要是遇到和我們一樣的人才能說。否則旁人肯定不認同你。更多的人認為百姓就該一位的遭受欺壓。”
孫大慶心中微微尷尬,因為他爹似乎也是這個想法。
他爹常說,好日子是官給百姓帶來的。好官就能給百姓帶來好的生活。所以百姓過的好不好,還是要看運氣,能不能遇到一位好官。
其實內在意思就是百姓只需要接受父母官給他們帶來一切。
孫大慶以前未曾遇到謝來,便只能聽他爹的,如今遇到謝來,只覺得的遇知己,良師益友,讓他不大明朗的思想也清晰起來了。
他覺得謝兄說的真是太對了。
就比如他爹通過科舉當大官一樣。也是自立自強。
只是百姓那么多,哪里能個個都當官呢所以改變百姓的思想是最重要的。
孫大慶突然想當官了。想當一個像謝來所說的那種官。
經過一番選拔,進駐瓷器市場的瓷器商人終于選出來了。
又經過月余的準備,以及謝來所說的提前宣傳,做活動等。
瓷器集市圓滿的開市。
來福也趕過來了。他在這里有買了鋪子的。不過他沒有自己做瓷器,而是租給了本地的商戶。
畢竟他也不認識什么大師傅,也不好管理。還不如租出去省心。
瓷器集市一經開市,就迎來了很多商人。
畢竟瓷器所那邊雖然可以減少吃虧,但是一個更有競爭力的瓷器市場,更吸引人。
更不要說一些在里面買了鋪子的行商大肆吹捧了。
效果顯著。
來福高興不已,在里面轉了一圈,就和謝來說了自己的感受。
覺得以后這里肯定是行商們最喜歡的進貨渠道。
因為這里管理嚴格,不擔心有人坑人。還可以貨比三家。
可比在瓷器所,以及其他各地的瓷器市場要好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