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過年號的他在看到介紹的時候幾乎要吐血了,現在可是武德四年啊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年號不熟悉,簡單說來再過五年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貞觀年了,哪怕是在西游記里的大唐,這都意味著馬上要進入唐朝的全盛時代了,他在與唐國直接接壤的小國,怎么征服鄰居,被征服還差不多吧
他點亮金手指后驚恐地想,這怕不是個披著種田殼子的爭霸系統吧他覺得自己干不過唐太宗啊
好在目前為止,種田系統發布的任務都很簡單,甚至一開始靠認識胡床等家具攢了一小波點數。
點數積累到一定數量,便能在積分商城換取商品,這系統用起來還是挺便捷的。
本著“錢要用在刀刃上”的原則,高長松還1點未用,他已經看好了要換的物件,只等集齊點數。
蒸餅在唐代范圍很廣,只要是蒸籠而食者都稱蒸餅,現代的包子與饅頭都歸這范圍內。
眼下日頭正早,昨日也無甚準備,臨時和餡是來不及的,高長松只用麥面混練豬膏揉面,分成大小相同的餅后直接蒸。
舍得下豬油的蒸餅在這物資貧瘠的年代都算是難得的美味了,此外加一把煮過的葵菜,再澆上一勺豆醬,就是頓足以飽食的早餐了。
完成任務后,高長松將1點收入囊中,便招呼三個小豆丁來吃早飯。許是高太公與高老太樣貌都好,他與三個妹妹都長得不錯,細看都是高鼻梁、大眼睛、白皮膚,新喪后幾人的衣服都灰撲撲的,款式相近,要是高長松記得沒錯,高翠蘭與高玉蘭穿的都是大姐高香蘭穿過的衣服,對此,倆小姑娘也沒甚鬧的,他家雖不愁吃穿,也沒錢給孩子都做新衣。
穿著差不多,發型上三孩子卻有區別,高長松看著高香蘭頭上的倆小啾啾,竟有些手癢,在她低頭認真啃餅時伸出手指戳了把,等小姑娘感覺到頭上有動靜,茫然抬頭時他又作正經狀,該做什么做什么了。
高香蘭只能茫然地左右逡巡,又低頭啃餅了。
與年紀較大,將頭發扎成“總角”的高香蘭不同,高玉蘭跟最小的高翠蘭都扎“垂髫”,即普通的低垂的雙小辮。
在唐代,一般三到七歲的小孩扎垂髫,七到十三四歲的小孩扎總角,其實高香蘭以前是扎垂髫的,可現在為了表示她是長姐,要承擔起照顧妹妹的責任,才改了發型。
這種心思讓高長松很感動,這才小學一年級的女生啊,就這么有擔當
但考慮到還有他這個內在是成人的大哥,他是絕對不會讓這么小的妹妹擔責的。
用完早食后,行二的高玉蘭回屋里拿了本千字文出來,她很有念書的天賦,才六歲,這本書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了,眼下她的工作是教導自己還不認幾個大字的妹妹,先把文章給背熟了。
高太公自己雖說是農戶,卻是有想法有抱負的農戶,在高長松到適齡年紀時拿出一筆家資讓他去附近城鎮念書,他們烏斯藏國與唐接壤,在正史上烏斯藏國本應是與唐激戰數番的吐蕃,在這里卻成了和平的附屬國,不少烏斯藏國人學習唐國的課本,想到唐國當留學生,或移居唐國。
高長松學過千字文等啟蒙書籍后,又將其作為妹妹家庭教育的蒙書往下傳,其中二妹高玉蘭學得很好。
至于年紀最大的高香蘭,則要跟著他一起巡視“根據地”。
高長松再次呼喚出系統,他的頭像正下方先是“根據地”“人脈”倆并排的方塊,再往下才是任務標簽,最后則是商城。
點開“根據地”,腦海中的微型地圖中只有他們家這一塊是彩色的,其他則是大片大片代表著未探索的灰色,在距離他約一公里的地方,地圖上插著一把小旗,表示這是他占領的另外一片土地。
這應該是高太公的田地。
今天他就要去看看根據地上的作物。
不過
高長松汗顏,根據地什么的,這種田系統也太硬核了
作者有話要說開新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