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2022710
此時的高長松,并不知他的腐乳在遙遠的長安成了靈丹妙藥,他正在為招工而憂心。
是的,沒錯,他又要招工了
盤坐在榻上的高長松手持雞距筆一筆一畫地列家產。
相較無數的穿越先輩,他的搞事能力實在有點弱,穿越至今滿一年,他手下只有兩間豆腐坊、一間染坊,以及小半個酒坊。
只有天鍋的酒坊連小半個都不算吧。
至于人手,除毛遂自薦來他這幫傭的李鐵牛外,高老莊里又來了兩人來他這做活,按排行一個是高十郎高力,還有一人是半個小蘿卜頭,行十六的高志虎。
此二人無一例外都是家中小兒子,未來分不到多少田地,父母一拍腦袋,要給二者尋個正經營生,就送高長松這里來了。
于家也陸續來了幾名子弟,加入了高長松的家庭生產作坊,有做豆醬的、有做豆腐的、有幫高長松一塊兒燒天鍋的。
他是想送倆人去染坊學染布的手藝,王一跟他提了不少次,染坊收益蒸蒸日上,可以收新學徒了。
高長松興沖沖找了高志虎來,誰知王一卻死活不接。
他還嚴肅地教導高長松“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傳家的本事如何能教給良民還需捏在自己手里。”
高長松說不過他,給叨叨得垂頭喪氣了,他虛心問王一“那該從哪找幫傭”
王一一錘定音道“自然是從人牙子那找。”
高長松好家伙,這是直接養私奴啊
仔細一想,王一跟染坊的一眾人都是賤籍,再細分他們都是私奴婢,是沒獨立戶籍的,現在很多手藝人,都屬當地大戶,唐律甚至規定,“買奴婢、馬、牛、駝、騾、驢等,依令并立市券”,也就是說,這些人跟牲畜是一個等級的。
想到這,高長松心情略有些微妙,只能把染坊這先擱置了。
最近因產量增加,王一他們更忙不過來了,高長松想想,找了個兩全的法子,他跟倔老頭王一說“這樣成不成,我去招幾名長工來,染色方子還捏在咱們手里,雜事一應讓他們干了。”
其實這種方法是最好的,可那些經營多年蓄奴的世家都不會這么干,都有奴婢了,還不是當騾子使,他們連人權都是沒有的。長工就不行了,若隨意打罵難免落個苛待人的名聲,這年頭人都看重名聲,距離舉孝廉的時代還沒過幾年呢。
在經濟條件好時,蓄奴顯然更劃算啊
高長松到底是現代人,現在又不是魏晉南北朝,要養部曲筑高墻,并不想跟唐太宗硬碰硬的他選擇當良民,他自認也干不出什么苛待長工的事,還是招工最方便。
王一想想,也點頭了,高長松長舒一口氣。
接下來就要考慮如何招工了,在這個到處都信息不通暢的時代,在報紙上登刊招工是不可能的,他們這都沒報紙呢只能靠介紹跟口耳相傳。
高長松想了一下,于家村跟高老莊人是飽和了,他到于四娘家走動了好幾次,對方面露難色表示,真是一滴都榨不出了。
于四娘問他“于家村跟其他莊上也有姻親,可要去打聽。”但看于四娘的模樣,是不大想做這事的,不是說她不想幫高長松的忙,是不清楚那些莊上人人品如何,于四娘不敢做擔保,自然不能引入高長松這。
高長松想想道“先算了,我去鎮上打聽一番。”
楊晨聽完高長松所求,拍著胸脯打包票“十二郎放心,此等小事,就交給我吧。”
高長松松了口氣,確實,論接觸三教九流之人,還有誰比開飯館的楊晨接觸得更多且鎮不同于村落,職業多樣化,做小買賣的、學手藝的、當官吏的應有盡有。古格鎮的求職體系還是很健全的。
高長松還有第二件事要找楊晨,他那酒坊擱置好久了,憑自己實在憋不出來了,只能問楊晨“鎮上有何大匠”
大匠,跟尋常匠人不同,以現代語言解讀,那就是建筑家。
楊晨略作思索道“有是有的,昌都的九層佛塔你看過沒,監制的大匠為閻法德,人就住鎮上。”他好奇道,“莫不是十二郎家要修宅邸了”他真想不出第二個高長松找大匠的緣故。
高長松連連否認道“自然不是。”隨后將酒坊困擾他一事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