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下等也想得到,不過是視頻與教學書罷了,這就好比母豬的產后護理,學完課本你眼睛會了,手還沒學會,要大量豬試錯。
中等是比較合適的,講白了就是一全系模擬器,除了教學外,還可以在空間中模擬劁豬的全過程,練練手,高長松立馬拍版買下,并決定最近晚上都不修煉了,加班學劁豬。
經過十來個日夜的學習,高長松自認掌握了劁豬技巧,可以買小豬仔了。
現代人劁豬,用的都是沒發情過的小公豬,以出生后三到七天為佳。這年紀的小公豬個兒小,恢復得快,閹完后撒點青霉素粉就了事了。
等它長大了再閹,一是死亡率高,二是已經嘗過了發情的滋味,哪怕是閹了都會出現“趴胯”行為,對養殖者來說,溫柔和順的公公豬最好了。
既然要小小豬仔,從山野里捉就不大可能了,高長松只能物色待產的母豬。這難度還挺高,前頭說唐人養豬沒有雞鴨多,確實如此,高老莊雖有人養豬,卻離下崽十萬八千里。無奈之下,高長松只能委托相熟的貨郎幫自己看看,只說若哪有豬下崽,他愿上門盡數收取。
最后高長松收了十三頭小豬仔,一共六百文。
唐朝成豬價格的波動跟糧食一樣大,現代人窺探唐朝生活,多半是看太平廣記,書中關于牛羊馬的記載很多,豬卻少得可憐,只有寥寥兩條。
其中一條意思是,有一頭豬,商人在潞州花了三百文買,之后又賣給了懷州的一名屠戶,賣了六百文。
這里的文,肯定是含銅量低的前朝五銖錢,跟開元通寶沒什么關系。
隨著地區的變化,豬價浮動也很大,這還是膘肥體壯的成年豬,高長松買小豬仔基本上是四五十文一頭,他這里叫唐國的境外,物價相對低廉。
把豬仔趕進豬圈后,高長松就磨刀霍霍向公豬了。他沒跟高香蘭等人說自己要做什么,可家里的長工、那些個小動物、人看見他提刀便嗅到了不一般的氣息,一個個成了跟屁蟲,高長松到哪人就到哪。
卵五郎本不怎么感興趣,畢竟他是妖怪勞改犯,要夾著尾巴做妖,但出于對豬八戒的記恨,他看高長松提刀向豬,便有些歡喜。
哎,他已成為要靠看殺豬寄托愁思的oser精怪了,實在是慘
高香蘭一開始以為他要殺豬,還認真建議道“大兄,此豬甚小。”等養大點再宰了吃吧
高翠蘭就開心了,她是個小吃貨,此時呲溜著口水說得頭頭是道“不成不成,稚豬肉嫩,又不腥臊。”言下之意是高長松有品味,這樣才好吃。
高玉蘭的關注點比較清奇,也不知她從哪兒掏出了一柄匕首,對高長松道“這是我用食鐵獸糞造的鐵劍,刀刃未開風,但因篆刻了風符,削鐵如泥,大兄若不嫌棄可用它一試”
嚯,直接為他的殺豬事業添磚加瓦了。
高長松看不阻止不行,才道“非也非也,我拿刀是用來劁豬的。”
劁豬
這在唐代也是個新鮮詞,在場的人與精怪都沒聽說過,或許翻遍小半個烏斯藏都找不到一頭閹過的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