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松買了一些,悄咪咪研究制糖,他對古法制糖還是有些心得的,更別說天工開物上還教他如何提純。
到石蜜這步不用說,關鍵是接下來的雜質吸附。
感謝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在用石灰乳法去除雜質后,他所記載的“黃泥水淋法”足以將糖二次提純。
按照書上的說法,只要用黃泥水把原始糖淋一遍,他就能得到潔白的糖霜的,高長松頭一次看的時候大驚失色,覺得“就這”這么容易
可惜的是,在他實驗過程中發現,這樣淋完那還真不能褪色,顯然這是宋應星記載過程中的失誤與錯漏。
好在他買的是經過系統增補的書,火急火燎地試驗后,不意外地失敗了,隨后再往后翻看,發現人家卻是給打好了補丁,真正提純的方法那叫做“封泥法”,且沒有十天半個月見不到成效。
高長松只好老老實實做糖漏,等了快一個月打開,才得到了糖霜。
其實顏色還不是很白,只有靠近封泥的才跟現代白糖有點像,下面的則是淡黃色。
不管怎么說,他終于得到了進步時代幾百年的白糖,高長松還思考了一下,有這玩意兒他何止是發財,真帶到唐國,唐高祖必須給他封個官當當。
這也是說說,他現在并沒有想把劃時代技術直接拿出來,這要是直接拿出來了,他應該就移民不了了
改善伙食用用吧,做完這批就先把糖提純法給封存了。
保險起見,糖罐他都存空間里,隨身攜帶。
有了糖后,高長松鹵肉的所有調料就都齊全了,這玩意兒賣得比東坡肉貴,誰叫八角跟糖都挺值錢的呢主要是后者,得付他勞務費
因為有糖,鹵肉飯只能跟高長松買,村店不供應,高家三姐妹最近也沉迷吃這個,高長松做了好多。
其實鹵肉跟飯比較搭,但由于他們這稻米產量太低,價格太巨,高長松全換成了面條。這回面條不叫湯餅了,他用的是干拌面,改叫索餅。
李林同吃得稀里嘩啦,有點樂不思蜀的味,他一邊扒拉碗還一邊跟王四感嘆“這山野小村的吃食不輸長安。”
王四郎比較中肯“調味有余,精巧不足。”論擺盤肯定沒有大酒樓的好啊。
幾碗面一吃,李林同又在高老莊呆幾天,這回他是真想通了,來跟高長松辭別了。
結果不出所料
“我欲回長安。”
高長松跟王四一樣松了口氣,回長安啊,這就對了,別的不說,起碼安全。
而且,這樣就能請他幫自己一個忙了。
高長松給李林同塞了一封信,委托他帶給鐘離珺。
李林同自然滿口答應,他問“還有要帶的嗎”
正是他這么說一嘴,高長松猛拍腦袋道“壞了,把師門忘了。”
哎,不行不行,復制粘貼一部分內容吧,師傅要知道我沒給他寫信,肯定要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