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七章2022927
菠菜并非本土菜蔬,它是兩千年前由波斯人栽培的菜蔬,當時叫波斯草。菠菜這名字,是后來演化而出的。
正史上菠菜第一次登場,是在貞觀二十一年,尼泊爾的國王那拉提波將菠菜作為禮物,派使者前往長安,送給李世民。
顯然,歷史上波斯的菠菜可能更有名,但尼泊爾也是產菠菜的。
唐會要曾記載這樣一番話:“尼波羅國獻波棱菜,類紅藍,實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即此也。”由此可見,在當時菠菜還有個別名,叫波棱菜。
往返于尼泊爾與大唐或波斯與大唐的商隊,行路上都會帶來自家鄉的美食,別問他們是怎么保存的,這畢竟是有空間儲物的西游記世界,為保鮮,香料藥材及菜蔬都存在空間內,就怕沿路顛簸,使其營養流失。
被鐘離珺找上的商隊也挺懵,他們不是沒見過攔路進貨買香料的,可連帶著問他們買菠菜,還真是頭一回。
拜托菠菜的根莖可是紅色的,看這顏色你們敢吃嗎
這年頭人對顏色鮮艷、從未嘗過的果蔬都敬謝不敏,生怕吃了中毒。想想番茄,明代一開始傳入中國時只作觀賞之用,還是到了快二十世紀才被普遍食用。
對當時的百姓來說,鮮艷的菜蔬就像是色彩斑斕的毒蘑菇吧。
像李時珍一樣繼承神農嘗百草遺風的人少之又少。
可鐘離珺就不同了,他還是很熱衷于挖掘新菜的,而且就算中毒又怎樣反正也不是什么靈蔬,還不是中毒就中毒了
中毒了就逼出來
修士的體質為他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鐘離珺樸實地詢問波斯人,菠菜怎么吃
波斯人操著古怪的漢語表示:“加點鹽,煮著吃。”
鐘離珺立刻嘗試了。
也不怪他急,唐代蔬菜種類還是挺少的,像葉子菜,最常見的是菘菜,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大白菜。但菘菜絕不是唐最時髦的蔬菜,這年頭人都更喜歡吃葵菜,一種滑溜溜黏膩膩的綠葉菜。
甚至有不少詩人留下詠秋葵的詩。
鐘離珺這人對吃的都很博愛,可吃多了他也覺得膩味,就想換換口味,像他這樣的老饕,立志吃遍天下美食。
更何況,鐘離珺也不是很喜歡秋葵的口感,有時他會覺得葵菜黏糊糊的。
頭次嘗菠菜,鐘離珺眼前一亮,或許是沒處理好,菠菜還帶著股土腥味,然瑕不掩瑜,吃碗菠菜后,鐘離珺充滿了力量
他腦海中劃過菠菜的無數種吃飯。
最后,他向波斯商人購得種子,又往烏斯藏去了。
“阿嚏”
一陣寒風吹過,高長松打了個噴嚏。
烏斯藏這晝夜溫差十分之大,剛歡度完豐收的季節,小風就吹起來了。
高長松外出時見村人換上了冬衣,這年頭可沒什么羽絨服、棉襖,富裕人家會在布裘里充絲綿,輕薄又保暖,可這玩意兒哪怕高長松都不會穿,一是修道之人不怎么怕冷,二是這衣服太太太昂貴了。
絲綿沾了一個“綿”字,可根咱們常說的“棉花”不是一個棉,這是種用蠶絲制成的棉絮,工藝上比較接近現代的蠶絲被。
蠶絲被可不便宜,這還是在生產力發展的現代,放在一千五百年前,非達官貴人是用不起絲綿制衣御寒的。
稍微殷實點的人家首選的御寒之衣是皮裘,也就是皮草,這也分個三六九等,譬如狐、貂、貉、豹做得皮草稀有,多為貴人所穿,百姓則穿鹿裘、狗裘等。
說實在的,都穿上皮草了,這起碼家里得有勞動力能抓狍子、鹿,才有皮裘穿,再窮一些的人家,就像是古詩中說的,蓋紙被,穿紙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