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八章2022930
當秋風席卷烏斯藏的土地,各城的盤炕大隊如期出發,經過一年的發酵,來自烏斯藏的炕已深入大唐的西北部。只可惜被他人搶占先機,于家村盤炕隊作為始祖,生意倒沒太外擴。
誰知于家村的兒郎各個顧念家,對高長松笑嘻嘻道“這不剛好附近的生意夠我們忙活了,你是不知,順德樓下大單,說要在他們新起的小樓里盤炕,多虧十二郎與楊掌柜交好,否則也不會找我們。”
領頭的小伙叫田井文,他長得瘦瘦高高,與其說像一株白楊,不如說是精瘦精瘦的猴子,他總是笑,不了解他的人會將其定義為嬉皮笑臉,他那雙泛著精光的眸子也直轉悠。
“您也別覺著我們沒志氣,這零零散散拉起來的隊伍,本就是為了農閑時期補貼家用,說蓋房子,村上的青壯又有誰不會呢哪里能讓我們逞能。”
“眼下盤炕建屋得的銅錢布匹都快超過一年種田所得,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呢人道是知足常樂,得錢回家孝敬耶娘才是硬道理。”
高長松聽他這番樸素而充滿哲理的話,覺得很有道理。
于家村人都是熟練工,不日便將炕盤好了,古格鎮上土炕的普及率還不算特別高,總有居民執意認為土炕會帶來炎災。
恐怕連官府都如此想的,那可是燒熱通道,等于在床鋪下生火。
那些一邊打更一邊喊著“天干物燥,小心火燭”的打更人,與腰掛皮袋,背拴濺筒的武侯鋪更多了。
武侯鋪是唐代的消防員。唐宋的亭臺樓閣多為木制,真放一把火那還得了政府專門設立了處理防火防盜事宜的機關,即武候鋪總部。
武侯鋪分布于各城各街,按人口密集程度,配置5100名防火防盜的小吏。
武侯鋪總部聽說順德樓要趕時髦,將酒樓與炕二合一,都很抵觸,這可是酒樓啊,有明火,跟炕擺在一起,不是很危險嗎
楊晨也不相讓,他還想靠這掙一筆,拔得頭籌呢
只聽他反駁道“話不能這么說,明火何止咱們有,鋪炕的家家戶戶不也有”
人家武侯鋪說“你這話說的,人家一進的院子灶臺在西面,吃飯在北堂,能一樣嗎地方都天差地別。”
楊晨心說著講得真沒錯,這小吏腦筋轉得這么快
可他又覺得不對了“你這話說的,咱們灶臺跟大堂也不擺一塊。”
兩人糾纏了半天,最后你說不過我、我說不過你,楊晨又請武侯鋪的人吃酒肉,才了了這一樁事。
末了人家又看楊晨脖子上的那一坨,多問一句道“這是何物看你近日總戴著。”
楊晨與有榮焉,他先恨不得將圍巾解下來,讓武侯鋪欣賞一番,后來又擔心如此解開圍上圍上又解開,毛會不會刺啦啦的,于是說“是十二郎鼓搗出來的新玩意,很是暖和。”
“十二郎可是那磨豆腐釀酒修道又做出東坡肉的高十二郎”
這前綴夠冗長,但一聽就知道高長松地位不一般。
楊晨昂頭“是那高老莊的十二郎。”
武侯鋪“哦”了兩聲,挺稀罕地瞅了一眼楊晨脖子上的圍巾,嘖嘖稱嘆“那這是要紅了,指不定要賣到長安去。”
“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