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2022103
高慧慧是一名再尋常不過的烏斯藏少女。
她今年十歲,與高長松家的香蘭年紀相仿,在自己家中她行三,上面有一名長兄,一名大姊,下面還有一個妹妹。
妹妹今年六歲,還很懵懂,高慧慧不大愿意帶小妹玩,覺得她有些呆。
她這年紀的少女,本應承擔更多的工作在唐代,超過七歲就可以當勞動力了,得幫忙做家事,給在田埂勞作的父兄送飯,照顧小妹,在母親織布的空檔蒸餅等等。
為何高慧慧不用做這么多事,是因為她有長姊高香兒,有很多活是高香兒在做,可十四歲的高香兒已在看人家,等她明年嫁出去,家務活就會落在自己身上。
窗外寒風冽冽,西北風呼嘯著撞在紙糊的窗上,發出嗖嗖的聲響,在這樣的季節中,阿耶終于能結束一年的辛勞,享受幾天清凈日子,眼下他正四仰八叉地躺在火炕上呼呼大睡。
耳邊傳來“咯吱咯吱”的聲響,那是織布機在運作,大姊高香兒代替了阿娘的職責,正在織布。這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都能做的活計,不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改變。
至于高慧慧自己,則拿著兩根磨尖的竹竿,在七上八下地織毛襪,不止是她,她的阿娘,她的大兄都在一同干。
這就是高長松想到的法子,發動人民群眾的力量,賺外快。
相較于只有跟他家簽長工才能學到的豆腐手藝,織襪子可簡單多了,只要來他家做工半旬就能讓家中女眷來學。
這農閑時刻,能來他這做工的青壯可太多了,基本上有女郎的人家都有人來做工,還有些只有自己一人住的,譬如老鰥夫駱新城就樂呵呵地來詢問“十二郎,你看我能學否”
高長松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定是可以的,駱伯您能做出如此多精巧的陷阱,掌握數種編織技巧,又怎織不出足袋”高長松還以自己類比道,“我都能鼓搗出來,您肯定一學就會。”
這話讓駱新城受寵若驚,他連忙擺手“十二郎你是天上的文曲星在世,一拍腦袋就會生出無數的奇思妙想,我又怎能與你相提并論,真是折煞我了。”
高長松“您這話才是折煞我,什么文曲星不文曲星的,也沒見過我科舉有什么成果,不過是多讀了兩本閑書,從中學到先人智慧罷了,我這樣若都能稱作文曲星,天上的神仙怕要生氣。”
這話別人都當他是自謙,高十二郎的聰明才智已經快傳出烏斯藏了。
其實,哪怕是駱新城,想來找高長松學織毛衣都是要勇氣的。
說來說去,都跟唐代的社會分工有關,倘若說后世的社會分工已經不算太明確,男人能做的女人一樣能做,唐代還講究傳統的男耕女織。
織布,這是女人的行業,男性若觸及了,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此外織布機的用法都傳女不傳男,想要學也沒什么機會。
但高長松一開始就打破了織毛線上的兩性壁壘,誰叫他光明正大地拿兩根“筷子”,在眾多年輕郎君的集會上織圍巾呢
當時沒人覺得怪,因這是新鮮玩意兒,頭一回出現,還不是高長松說什么就是什么
等高長松說要招人來學了,最好是有織布經驗的,村人才大驚線、編織,這不就是另類織布嗎高十二郎竟然做女子做得活計
倒也沒有人敢說他有什么錯的,獨居一人的老鰥夫誰不會縫縫補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