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七章1
西市是唐代胡人的大本營,倘若高長松帶三妹妹來大唐安居樂業,定也居住在西市。這里是長安外國人的聚居區,粟特人、烏斯藏人、波斯人、真臘人無論是來自阿拉伯的,還是東南亞的都居于此。
對唐人來說,從大唐外來的都是外國人,可對高長松這個烏斯藏人來說,西市簡直是民族融合大聚集地,在這里,他能看見各國人,感受他們身后的不同文化。
任何一個初來西市的人都會被這里的氣氛迷住,葉瀾也不例外,她不動聲色地打量與旅舍相接的胡餅攤,金燦燦的胡餅烤得酥脆,那股葷油的香味幾米外都能聞到,葉瀾暗自吞咽口水,她自覺這一路都吃得不錯,卻還是被胡餅吸引住了。
不多時,她就買了張胡餅,咯吱咯吱吃了起來。
街上人皆側目,這群胡人來唐已久,早能分辨出漢人的美丑,白衣飄飄的劍士吃酥脆的油渣餅,絕對是幅惹人注目的西洋景。
葉瀾吃完胡餅,人也走到了酒肆一條街,金發碧眼的波斯姬提著酒勺,倘若客人多了,她還會進店內跳一段胡旋舞。
酒肆是葉瀾此行的目的地。
白酒從烏斯藏遠道而來,高長松尚未組建屬于自己的商隊,因此都是由中間商代為銷售,目前兩大中間商分別來自益州與絲路沿線。
整個長安城中,白酒的價格都是統一的,只有微調。
葉瀾跟胡姬比劃許久,這胡姬漢話說得不好,一股外語味,最后還是找來了店鋪的大胡子掌柜,此人長得圓胖,像只圓滾滾的球。
價格跟葉瀾想得差不多,分散稱與整壇買兩種,按照正常的供需規律,買得越多越便宜。
葉瀾又陸陸續續跑了許多家鋪席,別的不說,這西市酒價還是很統一的。
益州的商賈掌管其他大宗買賣,店開在東市,東西二市側重點不同,西市更有煙火氣,東市則更加清幽。
那些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小攤販不見了,東市的街道很寬敞,兩側鋪席大氣。
聽說這里出售昂貴的酒、海底的珊瑚、與黃金等價的香料,還有來自絲路另一端的璀璨寶石。
益州是著名的絲綢產地,此外,綾羅綢緞中極有名的“單絲羅”也產自此地。
高長松將白酒賣給公子哥劉毅背后的劉家,他們將酒包裝得極好,跟絲綢歸為同等貨物一同售賣。
劉家的掌柜很熱情,誰叫葉瀾看上去就很富有呢
劍修別的不說,面子上還是很能唬住人的。
益州的店鋪不接受酤酒,都是一瓶瓶賣,裝酒的瓷瓶不說價值連城,也品質上佳,這里賣得就比西市貴。
哪怕是貴,生意也很好,達官貴人都愛從他們這拿酒,基本都供不應求。
葉瀾將其作為生意經,記在腦海中,暗自點頭倘若真能在東勝神洲賣酒,我們也這么干。
逛一圈后,葉瀾飄飄然離開,不帶走一絲云彩。益州的酒太貴,她不買。
劍修都很懂貨比三家。
后面幾天她在街坊里轉了轉,確實找到了便宜酒水。賣得便宜也是有原因的,人家的白酒摻水了,摻得還不少。
依次調查完后,葉瀾有數了,知道大唐的白酒賣幾錢,都是怎么賣的,如何抬價云云,她以大唐的開元通寶與靈石換算,得出讓她咋舌的天文數字。
搞清楚,這可沒上次拍賣時來得貴。可上次,那叫物以稀為貴,眼下在大唐,白酒的供給量絕對不低,卻還保持著高價,這才是品質的證明。
之后葉瀾還調查了長安的物價,與東勝神洲大安國的物價進行對比,從而算出了白酒在大安國的售賣價格。
這項工作持續了比較長的時間,甭看葉瀾說話一個字一個字地蹦,她其實是個學霸。修行者中修出成果的,腦子都不錯。
她也做過小買賣,為了靈石,劍修都是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