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三章11
駱駝、馬、驢
牲畜的背上載著滿滿當當的貨物,成箱的美酒、堆疊成小山的綢布,以及扎營用的毛氈。頭纏紗的精壯男丁長了雙鷹似的眼,環顧四周,似將保護貨物為己任。
這些男丁有的是腳夫,有的是懂些拳腳的游俠兒,有些則是曾上戰場的老將。天下平定不到十年,一些人從戰場上退下來,幾畝薄田不足以耕種,便隨行商天南海北到處跑,當他們的保鏢。
康合府提醒高長松,哪怕是涼州城外都有悍匪,更別說西番哈密國等地。那兒民風剽悍,國又窮,正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匪類甚多。
高長松對自己的身手挺有自信,可商隊人多貨物也重,顧及不了方方面面,高香蘭她們估計挺能打,但你真能讓半大小姑娘上陣嗎高長松第一個不答應。
思忖過后,他還是招了不少身強力壯的男子,多是戰場上退下來的將士,拳腳功夫談不上多精湛,卻有種從戰場上存留下來的驚人直覺,且煞氣重,不畏懼悍匪。
恐怕也就這種人能跟匪類對峙下去吧。
到三月末高長松才將一切安頓好,其他各小行商也整裝待發,這是古格鎮的大事,他們很少會組織東行的商隊,以烏斯藏的商旅為大宗,那更是聞所未聞。
這便引得無數人夾道歡送,小兒被父兄抱著看熱鬧,生怕一松手,人就沖進駱駝堆里,別給踩著了。
高長松在商隊的中段,這可不是說他地位不夠高,正因他帶的貨物緊俏,人在烏斯藏的商賈中有威信才讓他在這,前不用沖鋒,后有人斷后,堪稱是腹地。
高香蘭她們跟高長松緊密相連,就在高長松身后的馬車里。
這趟旅程中女眷少至少有,哪怕是粟特人都鮮少有女性經商。
這年頭流行商賈在外行走,女眷留守家中,要不然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也不會“去來江口守空船”了。
高長松執意帶上三姐妹的行為很讓人不解,可因他的傳奇事跡太多,眾人又不敢駁斥他的決定,只能隱晦提醒。
譬如說“路途遙遠,舟車勞頓,小女兒體質柔弱,恐不能支撐。”
少有人知道仨姐妹修仙的,恐怕也就那些高老莊的小孩,知曉高翠蘭的拳頭特別利吧。
對當時的人來說,高長松給妹妹請西席已經是破格舉動,帶她們跨越國境線入唐,真是
高長松則回以禮貌的微笑,他也不做解釋,只是無論誰說都以溫和的表情回絕,真問得狠了,只會說“我想帶她們看看長安的模樣。”其余不多談。
他向來是個有主見的,其余人見勸不住,除搖頭嘆息也做不出別的,就在這樣的氣氛中,高長松終于離開了烏斯藏,向夢寐以求的長安邁進了一大步。
高香蘭她們都很高興。
她們所乘坐的馬車是高長松結合后世知識進一步改造的,在抗震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再加之內里空間寬闊,坐起來還算舒適。
當然,這得跟其他馬車比。
馬車兩側的卷簾本將方正的小窗口遮得嚴嚴實實,高翠蘭卻忍不住,一把挑開向外張望。
她們已離開古格鎮,城市與城市之間往往夾雜著渺無人煙的荒地,烏斯藏的荒地很有特色,這與丘陵地貌的城市不同,地都是光禿禿的,遠望去,黃綠相間。
這是烏斯藏的瑰寶草場,數量眾多的牦牛就是在此養活的。
高家三姐妹化身“哇哇怪”,看著窗外的景色不住贊嘆,除了“哇”還是“哇”,高長松看后忍俊不禁。
烏云跟驩頭被帶動了,驩頭不停地煽翅膀,用稚嫩的聲音一起喊道“哇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