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現有的食材里,面粉是相對合適一些的。
畢竟羹粥不適合行軍用,餅餌中,他又想不到比鍋盔更耐餓經放的,唯有這難以下咽的麩皮飯,他還能想想主意。
直到回程的路上,衛無憂終于想到一樣合適的軍糧
小米鍋巴。
小米曾是北方最古老的作物,有“如粟拜爵”之說。
而到了西漢這一時期,稻麥一躍而上超越了粟米,這讓北方天然環境下種植的粟米價值越發低廉。
衛無憂都記得,前年朝廷賑災時,也多用粟米替代別的糧谷送去。
這么一來,就控制了鍋巴的制作成本。
且小米的營養成分更高一些,富含各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到了草原上也比麩皮更能預防疾病。
若是加上不同調料,做成多種口味的鍋巴,就更能讓將士們吃的舒服一些了。
衛無憂越想越覺得可行,回到霍府,就直奔灶臺上去了。
后廚這個時間門段向來不留掌勺,倒是有個半大的幫廚小子在忙活著。瞧見衛無憂進來,小孩兒嚇得怔在原地,不敢動了。
衛無憂四處瞅了瞅,發現自己摸不到門路,只好摸著鼻子問“你知道粟米放在何處嗎”
小孩兒剛掏完鍋底的灰,臉比灶臺底下還要黑,用袖子一抹,擦出一道白印兒。他有些不好意思“仆曉得,但仆就是個清洗灶火的,粟米干凈,平日里都不讓我碰。”
衛無憂樂了,招呼著刺兒“你跟他去,取了小米泡在水里清洗,就這么泡一晚上先。”
刺兒“啊今個不做了”
“泡好了明日再說。”
衛無憂揚揚手,自己先回松林院去。
他也是走到這兒才想起來,大米的鍋巴那是靠著鍋底烤焦了才有一層,可這小米鍋巴即便不油炸,也得泡軟蒸制之后,揉團攤薄,烙成才行。
這事兒不難,他全權交給刺兒去辦了。
刺兒和灶火上的幫廚小孩一起嘗試了數次,前一回烙出來還是生的,后一回直接就成了焦黑一坨。好在多試幾次,兩人還真就做出來那么一鍋底的花椒鍋巴。
刺兒興奮極了,舉著鍋直接給端到了松林院“公子您快嘗嘗是不是這個味兒”
“這回幸好有您在侯府打造的這套平底的鍋具,我們只要把蒸熟的小米搟成細粉狀,照您吩咐的加上一點油,拌入鹽和花椒,再加水揉團,攤成大小合適的薄餅烙干就成了。”
刺兒說得興奮,衛無憂便認真聽他講完,才問“可留孔了”
刺兒“都留了,幫廚的小子手腳麻利,用竹簽扎的。”
衛無憂瞧著掰成小塊的鍋巴上,整整齊齊羅列一排排的氣孔,忍不住笑了。他取了一塊放入口中,一咬嘎嘣脆“是個認真的小幫廚,叫來松林院做事吧。”
刺兒到底還是個小僮的年紀,聞言開心得不行,很快又反應過來“這鍋巴還做嗎”
“做啊。”衛無憂一手撐在腦門上,“除了花椒的,再做個孜然茱萸的,最后弄個原味的。做好了裝盤送去前頭”
他想讓霍去病自己嘗嘗,這東西究竟合不合適在他的奔襲作戰中攜帶。
夜深了。
霍去病從期門營回府之后,就泡在書房里頭研究沙盤圖。這圖是經過張騫口述,他整整復原搭建了近兩年的心血寶貝。
跟閃光可以并列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