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房已經靠近莊子田區了,衛無憂立在這頭,便能瞧見農戶們在隴上進行灌溉。
灌溉的水來源于深井,因而農戶們使用了轆轤這種工具從水井中絞水,而后再分批次進行舀水灌溉。也有一些靠近灞水的農戶用桔槔吊桿在汲水,引入一岸之隔的田中完成灌溉。
衛無憂遠遠立著看了一會兒,不由想到了水車。
這東西也叫作“翻車”,要到東漢才會出現原型,唐朝才被推廣應用。
他不是專業搞這個的,只依稀知曉水車利用的是輪軸原理來汲水,初時采用手搖或腳踏,后來也出現了借助風力來灌溉的。
衛無憂自己做不好決斷,決定去找莊子上新來的兩位墨家人商討一番。
這兩人中,年長一些的姓翟,瞧著年輕機靈些的姓宋。若論起來,兩人都是墨氏后裔出身,但專長卻各有不同,支持的學說亦是有所區別。
墨家在墨子死后,劃分為三個學派。
分別為相里氏之墨秦墨、鄧陵氏之墨楚墨和相夫氏之墨齊墨。
翟老先生出身相里氏之墨,是最注重研究實踐的一派。當年相助大秦建國的墨家一脈多為這支;
而瞧著年輕的小宋哥則是鄧陵氏之墨出身。這一派比較有意思,多為游俠行走于世間,他們反對戰爭,認為戰爭多是從權貴利益出發,并非百姓生活的最佳選擇,算是最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并依據自我價值觀行事的一群人。
衛無憂一開始原本還有些擔憂這兩人打起來。
畢竟人家是應了招賢令來給劉徹干活的,卻被分到他這么個小莊子上,確實有些屈才了。
小宋和翟老可不這么認為。
他們來莊子不過月余,卻已經見識到了小公子制出的各式各樣物品,早就佩服的五體投地,恨不得整個人都扎根在莊子上。
為了從莊務中學到新知識,兩人皆是從早到晚泡在燒窯、造紙處和實驗點,根本沒有時間產生不可磨合的矛盾。
屋中。
翟先生和小宋哥聽完小公子的描述,激動之情霎時間溢于言表。
小宋行走江湖有幾年了,游俠氣比較重,頗有些不拘小節的個性。他伸手捏了衛無憂臉頰上的肉肉,笑道“好想法小公子有入我墨家做巨子的潛質啊。”
“這灞水在側,可架一座竹制筒車立于河邊水中,利用水流推動將筒車上的小槽依次裝滿,轉至水車頂部傾出,接以木槽,便可導入渠田。”
衛無憂連連點頭,兩眼放光。
對對對,就是這個意思,這不就是盛行于唐代的水轉筒車嘛都不用他再去研究視頻自己慢慢琢磨啦。
翟先生撫著胡須,淺笑點頭道“不錯,小公子當真有巧思。老夫得益于公子指引,又有了些新的想法。”
“灞水邊地勢平坦,用宋師傅的法子自然好。可若是換作岸高水底處呢老夫琢磨著,只需要上下架木各豎一輪,下輪半入水中,上輪由人力踩動,將水從低處汲取上來灌入農田。若是遇上水災洪澇,還可以反向抽取”
小宋哥拍手叫絕“不愧是翟老,此舉甚妙”
兩個人都是行動派,說著便要找來紙筆開始繪圖制作。
衛無憂在這方面肯定不如墨家的人專業,也不多插嘴,瞧著圖紙和自己印象中的筒車和高轉筒車似乎沒什么差別,便將此事交給二人共同督辦了。
“兩位若有什么需要,盡管跟南風提。咱們莊上的農戶也會盡力幫先生們的。”
墨家二人點點頭,已經完全沉浸在水車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