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緊緊握拳,努力讓自己昂首挺胸,目不斜視繼續往前走。
無論后來的他究竟都做了什么,現在的他,就只是他而已。
十歲的年紀,少年之姿,只信服自己,一切都還未可說。
武則天深深看著勉力維持姿態走過來的少年,驀地笑了一聲“倒是有意思”
“來到祖母這里,一起繼續聽聽看天幕是如何說的吧。”
李隆基恭敬拱手“是,祖母。”
唐朝,李淵時期。
之前聽著天幕提起大唐還會進入全盛時期,又看見那全盛時期的洛陽長安等究竟有多繁華,哪怕是李建成李元吉等人,也不禁心生感慨,其余大臣更是連連點頭,面露欣喜之色,一時間,對李世民的擁護敬意更多。
秦王后代都能有如此表現,大唐交給秦王則該當時理所當然的
可是接下來
締造大唐全盛時期的人是唐玄宗李隆基,導致大唐盛世崩塌,直至大唐亂世的人竟也是唐玄宗李隆基
這怎么怎會如此
李元吉驀地嗤笑一聲,望向李世民“秦王,看來你的后世子孫并不怎么樣啊”
李世民還未說話,魏征竟直接開口道“大王,現有天幕預警,一切都可以避免發生,倒是好事。”
李元吉驟然轉頭,怒目而視“魏征你”
太子之位還沒變呢魏征這背信棄義之人
魏征俯身拱手告罪“臣只是為大王闡述事實而已。”
李元吉冷笑“你倒是說說看,你為的是哪個大王”
魏征還未言語,對面房玄齡便開口道“不管為的是哪個大王而闡述的事實,魏大人所言確是極有道理的,能提前知道未來歷史如何,也能提前做好規劃預警,總好過其他臣是說,不管怎樣,總好過那不可知的未來走向。”
什么叫不可知的未來走向
這話在暗指什么
當他聽不出來是嗎
而再聽其他大臣出言附和,甚至還有安慰秦王之語,李元吉驟然憋紅了臉色,卻是什么話都說不出來了。
此等沆瀣一氣之臣,他也不屑與其爭辯
再觀唐朝另一時空
李世民表情都僵住了。
他是怎么都沒有想到,造成大唐驟然出現亂世之局的,怎么還是他之前稱贊和感嘆過的玄宗李隆基
而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所謂的安史之亂又是怎么發生的
李世民不禁喃喃道“這到底發生了什么”
安史之亂,起始至公元755年12月,到公元763年2月結束,總共足有八年之久。
“八年”
李世民驟然吸了口氣“八年之久的戰亂內耗要損耗多少國力大唐怎么可能不由盛轉衰”
守業更比創業難,破壞更比建設易。
自唐太宗李世民起,這一代代守護和建設的大唐盛世,就在這八年里徹底崩塌了。
安史之亂,其中“安”和“史”指的是唐朝李隆基時期的將領即安祿山與史思明。
這兩人在背叛唐朝后,發動了與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所以此次戰亂被稱為“安史之亂”。
在此之前,唐朝幾乎有百年之久未經歷過戰亂了,當時海內承平日久,所以直至戰亂發生的時候,百姓累世不識兵革,近幾代人都沒有見過戰亂,于是在聽到有人起兵造反,發動戰爭時,無論遠近的百姓,幾乎全部都震驚無比。
而就是這場八年之久的內戰,使得唐朝8000多萬的人口再次大量喪失,國力也迅速內耗且銳減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