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
“史思明”
李隆基咬緊牙關“是這兩人”
雖說安史之亂的直接原因,是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叛變造反,但究其根本,也絕對少不了李隆基這個始作俑者的鍋。
李隆基的臉上驟然火辣辣的疼,登時再也說不出話來。
大概是自認為使得大唐進入了全盛時期,李隆基就開始志得意滿起來
簡而言之就是,他覺得自己已經做到位了,開始滿足了,開始飄了。
于是,他覺得自己可以開始享樂奢靡了。
先前的確開始有意氣風發,并且志得意滿感覺的李隆基“”
他想為自己辯白辯解,可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李隆基為帝的前半段的確勵精圖治,也提倡節儉之風,可后半段,大概是覺得這全盛時期的大唐,已經足夠他揮霍和糟踐了吧,節儉之風不再有,明君之相漸消,已然忘乎所以,被享樂奢靡所侵染,淪為一副昏聵又驕奢的模樣。
開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李隆基因所寵武惠妃進獻讒言,將個兒子即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盡皆廢為庶人,并在之后被無情殺害,而后同年十二月,武惠妃病死。
李隆基聽得簡直心驚肉跳,啞聲道“武惠妃”
還有他的個兒子,怎么
武惠妃曾構陷于王皇后,致使王皇后坐罪廢為庶人,幽禁冷宮,而她女兒咸宜公主的駙馬楊洄,則很是擅長揣摩武惠妃的心意,對太子李瑛多次毀謗,再之后武惠妃便勾結權臣宰相李林甫,構陷于太子兄弟人
她設計派人召王入宮,說是宮中有賊,遂請求他們幫忙,而太子兄弟人也答應進宮幫忙。
可是武惠妃卻接著告訴李隆基,說太子等人要造反。
“武惠妃”
“還有宰相李林甫駙馬楊洄”
李隆基瞬間陰沉著臉望向堂下,一人直接跪趴了下去。
現在的宰相還是張九齡,而并非李林甫。
然李林甫現今也是位高權重之能臣。
又牽扯出多人,李隆基只覺得心跳如擂鼓,耳中嗡鳴不斷。
想當然,李隆基最后廢了太子人,將其都貶為了庶人,還處死了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銹。
而再不久后,已貶為庶人的人便接連遇害。
天下人都為太子等人的死感到冤枉,可是李隆基呢
李隆基心底驟然咯噔一下。
因武惠妃陷害了太子等人后,就害了疑心病,恐慌恐懼,以為總看到人的鬼魂,所以竟一病不起,最后各種辦法都用盡了,也還是全都不管用,所以同年十二月也病死了,只能說是害人終害己,一報還一報。
然而在武惠妃病死了之后,李隆基非常的傷心,還追封了武惠妃為皇后。
不過她謀害皇子之事人盡皆知,后來又被唐肅宗廢去了一切皇后祠享。
但盡管如此,李隆基的這個做法,也真是沒得說,確實寵啊,也難怪武惠妃死后,他能將楊貴妃再寵天上去。
楊楊貴妃
竟然又來了個楊貴妃
這人還能一添再添嗎昔聞太宗身邊盡是能臣武將,而他身邊的這些人
可楊貴妃此人
他后宮之中好像沒有
兒子死了沒什么感覺,寵妃死了倒是追封為皇后,還又給自己找了第二春
楊貴妃,原武惠妃之子壽王李琩的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