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淵之盟,就是北宋與遼國,在經過二十五年戰爭后所締結的盟約。
那為什么說澶淵之盟起源于趙光義時期
當然就是因為之前說的趙光義那些騷操作了。
在接替趙匡胤登上皇位后,才剛登基不久的趙光義,可謂是雄心壯志,野心勃勃,想讓宋朝像大唐一樣擁有遼闊的疆域,以及強大的影響力,但還是那句話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但無能。
趙光義猛地捂住胸口,臉色漲得通紅。
這種類似胸口中箭的感覺,怎么回事
不止無能,關鍵是還沒有自知之明。
而且沒有自知之明還不是一次兩次,自信使他膨脹,結果膨脹不起來后,又惱羞成怒。
刷刷刷
趙光義此時的臉色可謂是五彩紛呈,精彩至極。
趙匡胤挑了挑眉,心想這人還是要有對比,這一有對比,他心情都好了不少。
挺好好個屁
一想到這才說到哪,趙匡胤的臉色瞬間又扭曲了起來。
趙光義
趙光義偷偷瞥見趙匡胤不斷變換的臉色,更是欲哭無淚,他哥是不是要氣瘋了啊
幾次大敗之后,宋軍損失慘重,加上趙光義惱羞成怒后的各種騷操作,于是宋朝對上遼國,開始由原本的戰略進攻,轉變為了戰略防御,這也就為后來遼國進攻宋朝時,簽訂“澶淵之盟”埋下了伏筆。
于是到了宋真宗這里,于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秋,遼國蕭太后與遼圣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
當是時,有的大臣主張避敵南逃,宋真宗也想要南逃,并且驚慌失措想要將都城南遷。
李世民狠狠皺眉“不去迎敵,竟又是想著南逃南遷”
另一邊的李隆基
默默捂住胸口,再次認真默念,他絕對不會再如天幕先前所說那般。
這擺在他面前的例證太多了,真是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他。
宋朝趙匡胤時期。
聽到這里,趙匡胤不由得咬牙看向趙光義“這就是你的后代”
積弱,積弱
竟然還沒開始打,就想著逃
大宋之后竟會變成這樣嗎
“趙、光、義”
趙匡胤恨得都咬牙切齒了
不過就在宋真宗要逃跑的時候,被主戰派的宰相寇準給極力制止了。
趙光義也極力示意他哥快聽
快聽快聽,沒跑
他現在是抓住一點稻草就死命的扯。
寇準堅持說服宋真宗到前線澶州去親自督戰。
最終宋真宗趙恒采納了寇準的意見,御駕親征到澶州。
而皇帝親自來督戰,使得宋軍士氣大振,最后得以成功擊退遼軍,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宋朝以獲勝方的身份,與遼國簽訂了合約,這就是澶淵之盟的由來。
“獲勝方”
劉徹疑惑挑了挑眉“那這澶淵之盟豈不是個好詞”
另一邊宋朝。
趙匡胤聽到這里,也下意識是這種想法。
畢竟宋朝是獲勝方
宋朝獲勝之后,遼國那邊想要議和,宋真宗一聽,好啊,議和好啊,不用再打仗了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