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士兵臉上刻字,讓士兵知恥,不以軍人為榮譽,只知自己身份低賤,由此才能安心安分做事。
于是到了宋朝,再加上各種因素以及輿論的疊加“努力”下,使得當兵的竟然就此成了最低賤的一種人,就連罵人,罵的最狠的一種,就是罵別人“賊配軍”。
而且在那個時候的宋朝,還有一句話叫做“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
這句話完全能反映出當時宋朝社會的輿論氛圍
于史書記載中,曾有無數百姓為了逃避,不想也不愿意加入軍隊,所以免不得抱頭痛哭,甚至還有人不惜折斷自己的手指,打斷自己的腿腳,就是為了能夠避免參軍,不愿由此成為最低賤受辱的士兵。
“秦人皆好戰,方得強將悍兵,而這宋朝之下竟然如此”
嬴政不禁搖了搖頭,如此社會氛圍下,又如何能扛得住外族的欺壓也難怪對外總是敗多勝少。
給士兵臉上刺字,是為了強悍軍隊,可發展到最后,倒成了百姓抗拒參軍的原因之一。
所以說,這等“籠絡”軍心的方式,完全是走偏也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宋朝,一方面不斷羞辱排擠軍人,一方面卻又面臨著諸如遼國,西夏等的欺壓與入侵,所以他們又需要將士來對抗外敵,這叫什么這叫不要臉你有本事看不起那些為國為民的將士們,你怎么沒本事自己上啊
“說得好”
霍去病冷哼一聲“這宋朝,真的太可恨”
劉徹也不禁點頭認同。
如此朝堂,如此氛圍,那岳飛將軍能有好下場
想到這里,劉徹又不由得在心底嘆息一聲。
宋朝,大宋,大慫啊。
被打了就知道送錢送錢,真的,再說一句,要是宋朝沒錢,豈止是“大慫”這個稱呼,你大宋朝早就滅國了好嘛
趙匡胤
只見趙匡胤雙手一直緊握著,下頜繃得死緊,幾乎說不出話來。
他實在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大宋大慫
大慫
在后世之中,竟如此稱呼宋朝嗎
趙匡胤的臉色已經難看到不能再難看,而再一想到宋朝在后世之中的風評竟是如此,就又難堪與羞愧得不行。
他建立宋朝,不是為了如此啊
再觀宋朝其他朝代,不止是皇帝,連帶著文官集團,也幾乎是臉色難看又難堪,一時間,朝堂之上靜默無比。
而天幕聲音仍在繼續,清晰的響徹在眾人耳邊
盡管宋朝之下對將士如此偏頗偏見,可是宋朝之下,卻依舊能涌現出為國為民,又有作戰能力的將領,比如狄青。
寶元初年,即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發動叛亂,當時前線的偏將屢次被西夏打敗,士兵大多畏懼膽怯,狄青行軍打仗時經常親自做先鋒,作戰四年,前后大小打了二十五場戰斗,身中亂箭多達八次,從不畏懼膽怯。
焚燒西夏儲備糧食數萬石,收繳帳篷二千三百只,俘虜五千七百人。
又多次建造扼制著敵方要害之地的城堡。
受著重傷也依舊奮勇拼搏,帶動士氣,出入敵軍之中,以至西夏軍均望風披靡,無人敢擋。
后又討伐叛軍,親率數千精兵大敗叛軍,斬首數千級,俘七千二百人,繳獲金銀玉帛數以萬計
可最后狄青得到的是什么
他得到的是自升任樞密副使之后,竟就此走上了被眾臣非議的不歸之路
宋朝,宋仁宗趙禎時期
文官們有的幾乎想要掩面逃避。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呢
后世之人竟如此看待宋朝,竟如此看待他們這些文官嗎
他們聽著天幕之言,誰都阻止不了,猶如被無數雙眼睛注視著,指指點點著,只感覺面皮都燒得發慌,站立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