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時可不止是朱祁鈺,可別忘了還有其他諸王。
不是沒有迎立賢王的聲音,比如諸王中“最長且賢,眾望頗屬”的皇叔,襄王朱瞻墡。
但朱瞻墡若是真當立,則帝系轉移便成了定局,并且這樣一來,朱祁鎮多半是不會被放回來了。
所以于謙提出的“立朱祁鈺為帝,朱見深為太子”之議,既符合國難立長君的現實需求,又最大限度保證了宣宗一系的權益,使帝位不致落入旁支,對得起明宣宗朱瞻基當年的君臣之遇。
明朝朱瞻基時期。
聽到這里,朱瞻基看向于謙,眼眶不禁泛紅。
緊接著,又聽天幕繼續說道
而且當時瓦剌要放朱祁鎮回來,已經當上皇帝的朱祁鈺其實也頗有顧慮,也很不悅,畢竟當初將朱祁鈺推上皇位的,是這些大臣,皇帝也是這些大臣讓他當的,這時候前任皇帝回來,已經大權在握的朱祁鈺自然不怎么情愿。
是于謙勸說其皇位已定,不會再更改,所以理當要盡快去接朱祁鎮回來,朱祁鈺這才派人出使瓦剌。
到此,朱瞻基不由得深深吸了口氣,才看著于謙開口道“廷益,朕知你”
“朕知你一直都是好的。”
從聽到“謀逆罪”三個字之后,于謙就低垂下了頭,原本想要跪下請罪,卻被朱瞻基制止住了。
到此時,聽到朱瞻基如此說,于謙也不禁紅了眼眶“臣,不負君恩。”
明朝朱祁鎮時期。
朱祁鎮張了張嘴,卻不知該具體說些什么。
他望向朝堂之上挺直站立的于謙,只覺得啞口無言。
石亨要為自己謀后路的石亨,原大同副將。
在“土木堡之戰”中戰敗,單騎逃回,被貶官下獄,然而于謙認為,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而且戰敗的主要責任不在他,于是將其釋放,并委任以京師總兵官的重任,統一指揮京師步兵部隊。
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于謙,石亨在后來的北京保衛戰中,才能有機會在對抗瓦剌之時立下大功。
但為了讓這場“奪門之變”變得師出有名,于謙非死不可。
所以哪里是謀逆罪,于謙等諸人何罪之有
竟是和岳飛一樣,被冠以了“莫須有”的罪名
然后,正月二十三日,于謙被押往崇文門外
就在這座他曾拼死保衛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結局斬決。
史載天下冤之
那天,連天都是陰的。
秦王宮。
嬴政也是陰著一張臉,如此人才,竟又是這樣的結局
他大秦有多缺人,現在是越來越體現出來了。
人手短缺,嚴重不足,可那宋朝和明朝,竟還如此對待如此難得一見的能臣
若是不稀罕,倒是把那些人才給他啊
真是氣煞他也可惜可嘆
謀逆罪遂溪的教諭吾豫說于謙的罪應該滅族,于謙所推薦的各文武大臣都應該處死,刑部堅持原判,這才停止,而后千戶白琦又請求寫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國公布。
所謂謀逆,應當是有所圖謀,才要逆反。
可于謙,到抄家的時候,家里根本沒有多余的錢財,只有正屋關鎖得嚴嚴實實。
結果打開來看,竟是只有朱祁鈺賜給的蟒袍,劍器
他謀逆什么他圖的什么